高效益從哪裏來(1 / 2)

——二十局集團寶天複線推行“一級管理、分級核算”管理模式的啟示

二十局集團公司承建的寶蘭二線(寶天段)第6標,全管段長3.08公裏,總投資1.48億元,扣除8.34%的工程降造費,合同包價1.37億元,合同工期31個月(2000年10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主要工程量為“一站、兩涵、三隧、四橋”,全部為雙線、四線地段。工程特點表現為工期緊,任務重,技術複雜,水中橋、隧中站,橋隧相連。隧道總長1555雙延米,其中2座隧道為局部二線變三線和三線變二線地段,3座隧道隻具備單口掘進條件,其餘洞口均位於懸崖峭壁之上,下麵是310國道,施工場地狹窄,施工難度大,安全隱患大。

寶天工程指揮部是集團公司較早實行“一級管理、分級核算”的指揮部。推行“一級管理、分級核算”,是對以前管理模式的一種變革,職工基本工資加流貼的分配模式將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按勞取酬。由於指揮部隻設一個賬號,隊級管理人員的工資與本隊完成的任務掛鉤,作業隊的權限受到很大約束。

該指揮部全麵推行“一級管理、分級核算”,從領導到員工首先與舊的傳統觀念徹底決裂,做到與時俱進,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以二十局集團寶天工程指揮長王廣建、黨委書記戴雲福為首的領導班子信心足,決心大,從宏觀到微觀,製定嚴格管理製度和措施,狠抓落實,成效顯著。

——準確測算,合理定位。依據項目投資定額,采用“成本倒掛法”,確定項目利潤和上交利潤指標,使“成本底線”得到有效控製。

——建章立製,嚴格監控。指揮部製定了一係列成本管理辦法,全麵推行目標承包責任製,強化以合同形式內控的項目成本管理。

——招標采購,降造增效。項目施工中機械費、材料費約占施工成本60%,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就抓了項目經濟效益的關節點。指揮部直管水泥、鋼材等大宗材料和機械設備,在廣泛進行市場調查的基礎上,麵向社會公開招標,堵住了購置中的漏洞。據初步統計,該指揮部僅招標采購物資、設備就節約資金100餘萬元,為整體成本費用控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資改革,按勞取酬。該指揮部率先打破工資分配中的“論資排輩”現象,實行“按崗定薪”、“按勞取酬”,采用“產值工資+效益工資”的分配形式,年初逐級簽訂目標責任合同,年終嚴格考核兌現。

——經費包幹,嚴控開支。指揮部下發機關經費管理《辦法》和《規定》,經費承包到各部室,交通費、電話費發至個人,業務招待費本著“內外有別,先批後辦”的原則,堅持黨政主管聯審,從嚴控製。

——追求效益,減少分包。該項目上場職工380多名,占施工總人數的75%以上,其中女職工占上場人數的10%以上。該項目除業主指定分包和橋梁鑽孔樁工程分包以外,其餘工程均由自己隊伍來完成。依靠職工辦企業,以獲取最佳效益為目的,使項目效益不外流,是該項目的又一大特色。

集團公司寶天工程項目,以提前1年達到鋪軌程度的高速度,以已實現綜合效益30.22%以上的高效益,以依靠自己職工完成項目工程任務,以在參建28家施工單位中雄踞前三名的優異成績,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編者按語

大力推進“一級管理、分級核算”

“一級管理、分級核算”,簡單地說就是工程項目部為管理層,履行施工管理、成本控製、財務收支、監督服務等職能;工程隊(工班)為作業層,負責現場施工、直接費用控製和隊伍管理。它是對項目管理體製的重大變革,是伴隨集團公司“三步走”發展戰略推出的一條重大舉措。3年來的實踐證明,這條措施行之有效,力重千鈞!今天,本報發表的寶天工程指揮部推行“一級管理、分級核算”的經驗做法,就是一個例證。

實行“一級管理、分級核算”,旨在強化項目管理,解決工程項目效益低下的問題。圍繞這一主題,首先必須撤段強隊,以減少中間環節,使項目管理得以有效控製。為此,集團公司連續出台了一係列配套措施辦法,著名的“兩個彙編、一套定額”,即《項目管理辦法彙編》、《工程隊管理若幹辦法彙編》和《施工成本定額》。另外還有《企業管理若幹規定彙編》等。這些彙編與定額,涵蓋了企業管理、項目管理的方方麵麵,諸如項目評估,物資、設備購置招投標,外部勞務公開招標,工程隊定額成本核算辦法等等,對有效實施項目管理起到了關鍵性的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