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富活力更顯實力(1 / 3)

——二十局集團四公司在發展中崛起紀實

位於黃海之濱山東青島市的二十局集團四公司,5年前還名不見經傳,如今,已悄然發生巨變。

在二十局集團2005年綜合業績考核評比中,四公司以承攬任務總額23億元、完成產值17.31元,貨幣資金回收超億元,榮登各子、分公司榜首,公司領導班子連續四年被評為“四好班子”。

這個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業績,為國企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成功範例。

5年的證明

5年,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短短一瞬。然而,對二十局集團四公司來說,從2001年到2005年,這5年所發生的變化是那麼的巨大,5年的事實所證明的是那麼的厚重,那麼的令人感奮!

當2006年元旦的鍾聲敲響時,盤點二十局集團四公司的家底,不禁被一串躍眼的數字所震撼,所驚歎:

自2004年起,企業每年回收貨幣資金都在1億元以上;支付各類債務約5000萬元,用於職工補貼100萬元;上交集團公司3000萬元;2005年公司本級在建工程10多億元,又新攬23億元,加上集團公司劃撥的國外工程任務,四公司盤子裏的工程任務總量已經超過50億元。

這組數字表明,二十局集團四公司綜合實力的強大,發展勢頭的強勁!

有人說,二十局集團四公司兩年不再承攬也幹不完。事實也是如此,50億元的在手工程,著實令人羨慕不已!

手頭還有一組數字,更能說明問題:

企業完成總產值,2000年2.57億元,2005年17.31億元,增長了5.8倍;

企業完成承攬,2000年2.76億元,2005年23億元,增長了7.4倍;

企業利潤,2000年虧損286萬元,2005年實現利潤1561萬元,增長了19倍;

企業貨幣存量,2000年1267萬元,2005年1.39億元,增長了10倍;

上交公司本級貨幣資金,2000年1200萬元,2005年1.21億元,增長了9倍;

職工工資,2000年6808元,2005年1.76萬元,增長了1.5倍;

企業淨資產,2000年498萬元,2005年9907萬元,增長19倍;

企業固定資產,2000年4400萬元,2005年2.45億,增長了4.6倍。

這組數字充分表明,二十局集團四公司5年間發展之快,變化之大,用“神奇”二字來形容,當恰如其分。

5年不平凡!

5年鑄輝煌!

二十局集團四公司5年間最大的收獲,還在於製度健全,機製合理,管理順暢,科學發展,全員認識的飛躍,觀念的轉變,精神麵貌發生的深刻變化。

2000年11月,二十局集團四公司從陝西省興平遷址海濱城市山東青島。

2001年6月,新任董事長郭祥君走馬上任。同年11月,王樹文調任四公司黨委書記。

當時的四公司並不富裕,項目大麵積虧損,職工拿不到工資。

有這麼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公司在青島建了一棟住宅樓,1平米1800元,可誰都不想要。原因很簡單,職工兜裏沒有錢,買不起呀!

新班子調整後,郭祥君、王樹文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帶領班子成員和公司4000多名職工向貧困宣戰!

縱觀四公司這幾年的發展曆程,大體分為艱苦創業、改革創新、跨越發展三個階段。

艱苦創業,主要是模家底,打基礎。分為熟悉情況,準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調整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製度。這一階段大體經曆了兩年,對四公司領導班子來說,這是一個強烈的陣痛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頭三腳難踢。如何理順方方麵麵的關係,穩定職工情緒,調動職工積極性,出台什麼政策,確立什麼目標,基礎如何打牢?等等。無疑是新一任班子團隊必須麵對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大凡一項重大改革、一項重大措施出台,難免要觸及到一少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由於四公司家底薄,困難一時難以解決,當時去集團上訪的一撥又一撥。董事長郭祥君、黨委書記王樹文都來集團領過人。

董事長郭祥君說,改革每推進一步,都會牽動眾人心,在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但四公司要走出困境,必須推進改革,別無選擇!

反映歸反映,但最終解決問題還得靠公司自身。郭祥君心裏明白,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有一個好效益。企業沒有錢,什麼事也辦不成。

“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這一屆班子肩負的曆史使命,就是要使四公司大發展、大跨越,加快發展、奮力跨越,力爭三五年內實現公司脫貧致富!”

2002年公司“三會”上,郭祥君發自內心、擲地有聲、字字千鈞的話,博得全場人員經久不息的掌聲……

改革、創新,乃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四公司改革步伐堅定,效果明顯:

——三項製度改革。堅持短流程、扁平化的原則,一律取消機關部門副職、虛職崗位;取消幹部工人界限,人員競聘上崗,易崗易薪;從機製做起,從用工製度入手,構建活力機構,給各類優秀人才提供脫穎而出的平台。

——建立機關內部考核製度。公司主管領導與分管領導,分管領導與部室,分管、部室與項目,上掛下連,上下聯動。年終嚴格考評,考核結果與每個人的工資獎金直接掛鉤。公司領導、機關部室人員,各項目之間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強化領導班子建設。企業發展,關鍵看領導、看班子。公司班子、項目班子是帶領職工前進的“火車頭”。四公司現有班子成員17名,去年新進5名班子成員都是通過推薦、競聘上崗的,按照得分取前5名,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新進班子成員群眾基礎好,個人能力強,為公司大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郭祥君說,看一個班子優劣有三條標準,就是理念是否先進?發展方向是否對路?投入能不能得到豐厚的回報?這三條概括起來就是思想觀念新,發展目標準,經濟效益好。

四公司在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有目共睹。二十局集團公司董事長餘文忠在四公司搞調研時這樣評價,四公司領導班子求真務實,勇於創新,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內強管理,外拓市場,企業實現了新跨越、大跨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周玉成說,四公司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良性循環,走出了一條建設富裕公司的成功之路。周玉成稱四公司的改革發展具有鮮明的特點,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如今,四公司領導班子這支優秀團隊,正率領全體員工萬眾一心,奔向富裕,奔向富強!

強企富工,圓職工一個夢

加快發展,強企富工。這是二十局集團四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矢誌不移追求的目標。

自2001年以來,四公司大力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提出“危機經營”、“精細管理”、“向效益型企業邁進”、“建設富裕公司”等目標、口號。

為實現這一目標,四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中,有一半以上長年在基層項目上兼職,成為項目建設的頂梁柱。他們所在的項目,有的是城市輕軌建設,有的是鐵路運營,有的是跨黃河、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橋隧工程施工,有的正在積極向國家申報創國優工程、“魯班獎”工程。同時,還湧現出了一個項目在一個區域滾動發展,一個項目連年向公司上交超1000萬元的可喜局麵。

現四公司在建的47個工程項目,個個盈利。年末歲首,項目競相向公司交錢。公司嚴格按照年初簽訂的責任書考核,兌現獎懲。

據悉,四公司2004年兌現項目績效工資達1000萬元,2005年還將超過這個數。在兌現2004年項目獎金時,一項目經理一次性獲得獎金89萬元。

四公司承建的高、尖、難、險工程項目上都有重兵把守,重難點工程相繼攻克,抵禦風險能力日漸成熟。

四公司從機關到項目關係順暢,職責分明,人人奮發進取,個個你追我趕,企業全方位實現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和網絡化管理,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董事長郭祥君無不自豪地說:“四公司有一個好班子,有一支好隊伍,有一批好項目。班子聚精會神謀發展,全力以赴抓項目;機關圍著項目轉,全力服務於基層;全員凝心聚力,拚搏奉獻。這是四公司發展的力量之源,成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