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在寫作中,常常把一些廢稿往紙簍裏扔,用他的話說就是:“寫一遍,盡管不成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這種勤奮寫作,不懼失敗的精神,令人感歎不已。
在現實生活中,筆者經常看到一些剛起步寫作的同行們,不少在為自己寫稿不中而苦惱。有的自卑,說自己不是那“塊料”;有的怨恨,嫌編輯睜眼不“識貨”;也有的賭氣,從此洗手不幹了。
誠然,稿子投發後,關心的就是能否被采用。其實,采用與不采用,主要看質量,質量上不去,編輯也無能為力,況且各係統各單位寫稿的人多,強手如林,競爭激烈,自然優勝劣汰。作為通訊員和報道骨幹,既想使自己稿件見報,就要在如何才能使稿件見報上下功夫,做到多動腿,勤用腦,善采寫,樂吃苦,堅持不懈,始終如一。
作戰沒有常勝將軍,投稿也不會百發百中。老舍可謂名人,況且有失敗,何況我們這無名之輩呢?那種遇到失敗就打退堂鼓,甚至怨天尤人,退避三舍的態度是不足取的。這裏關鍵是要學習老舍的“紙簍子”精神,不懼失敗,辛勤耕耘,相信收獲的季節一定會來臨的!
(載1992年2月《新聞三昧》雜誌)
評述
在一本有關新聞寫作的雜誌裏,看到了老舍對待寫作的態度,非常感動。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話劇《龍須溝》、《青華秋實》、《女店員》,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等,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老舍在寫作中,常常把一些廢稿往紙簍裏扔,他說:“寫一遍盡管不成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這種勤奮寫作,不怕失敗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由老舍的寫作之路,聯想自己,聯想諸多從事新聞寫作的同行們。看一看,學一學,大有啟發,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