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學起“小崗村。”(1 / 1)

鐵二十局新長線職工個人承包鐵路工程

日前,鐵二十局新長鐵路工程建設項目部按照合同有關規定,給職工個人承包工程施工者陳寶生兌現7萬元工程款。至此,該項目部兌現給個人的承包金額達400餘萬元。

縱貫江蘇南北交通大動脈的新長鐵路,全長645公裏,總投資64.4億元。鐵二十局在該線承擔了第10標蘇州段20.8公裏的施工任務。上場後,項目指揮長劉代文、經理陳新民和其他領導形成共識作出決定,除串場河特大橋、大橋、軟土地基處理等重、難點工程之外,其他中橋以下的小型結構物、路基土石方、道渣等項工程,允許職工個人站出來搞承包。

消息公布後,職工紛紛響應。經過答辯、論證、篩選後,項目部以合同形式與5名職工簽訂了個人承包工程合同責任書。承包項目有中橋2座、涵洞7座、土方7.8萬方,以及全管段底渣、麵渣近4萬方,承包工程投資額在500餘萬元。

目前,承包工程大部分已完工,經質檢部門和監理工程師檢查,工程質量合格率為100%,優良率達95%以上。

(載1999年11月24日《工人日報》)

評述

這篇新聞稿件,是作者和唐興榮、朱啟亮、李端英合作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職工個人承包鐵路工程之舉,全國首創,是對是錯拿不準。還有,大家最擔心出問題,一旦出了問題,個人事小,企業形象事大。大家經過多次討論認為:職工承包不是對外分包,項目上給予技術、物力、財力的支持,並不是撒手不管,最終受益的是承包人,是承包人所帶領的自己單位裏的職工。項目工程任務完成了,職工富裕了,有什麼不好?於是,決定采寫這篇稿子。稿子寫好後,作者又覺得缺少了點什麼,於是,就工程質量問題又專門增加了一段。

這篇稿子在《工人日報》發表。很榮幸的是,還被該報社評為1996年《工人日報》通訊員好稿,榮獲消息類二等獎。《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在一版以“鐵二十局首創個人承包鐵路工程”為題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