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 扭住中心 開拓進取 加快發展(1 / 1)

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提出“四、五、六、七”新法則

金秋,收獲的季節。11月4日,是二十局渭南黨校學習十五大精神暨第二期書記崗位培訓班結業典禮的日子。

上午9時許,42名學員端坐在教室裏,以無比激動和喜悅的心情,聆聽二十局黨委書記、黨校校長周玉成給他們講本期培訓班的最後一堂課。

來自基層一線的學員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快速地記著,深深地思索著。周玉成關於在十五大精神鼓舞下,加快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新觀點,似號角,如戰鼓,聲聲吹,咚咚響,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給人以深深的啟迪。

機遇,鄧小平講得最多。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開篇就提出抓機遇的問題。那麼,機遇在哪裏?怎樣認識它、抓住它呢?周玉成提出抓機遇“四要”:

第一,要有曆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我們正處在千年一遇、世紀之交的重要年代,國內外形勢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遇。牢牢地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千方百計地加快經濟發展。

第二,抓住機遇,需要理論上的清醒,思路上的清晰,判斷上的準確。要靠理論上的智慧,還要靠實踐上的勇氣,決策上的果斷。

第三,抓住機遇,必須是自覺的行動,不是盲目的行動,還必須有一個開拓進取的良好的精神狀態。

第四,抓機遇的關鍵,要有發展需求的內在動力。我們發展的機遇主要在企業內部,在廣大職工自覺的開拓進取、艱苦奮鬥的實踐之中。

1998年,應不失時機地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在影響經濟效益關鍵環節上加大工作力度。怎樣才能把成本核算叫得再響一些呢?周玉成旗幟鮮明地提出“五個一”:

成本意識,是企業管理者和全體職工的第一意識。

成本核算,是企業各類人員的第一要務。

成本責任,是各級管理者的第一責任。

成本管理,是企業第一管理活動。

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是項目長、隊長、項目部業務人員素質、能力和任職的第一條件。

圍繞經濟效益中心,扭住成本核算不放,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加快發展,這是主旋律。那麼,我們如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轉變觀念,開拓進取呢?周玉成提出“六不論”:

其一,不論通過什麼途徑承攬來的任務,隻要能增加我們在建築市場上的占有份額就行。

其二,不論施工生產采取什麼組織形式,隻要能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創效益、樹信譽就支持和鼓勵。

其三,不論是誰的資金、設備、技術和隊伍,隻要能統一組織,為我所用,就是我們的綜合實力。

其四,不論別人能賺多少錢,隻要我們能賺錢就行。

其五,不論有多少原因,隻要造成非正常虧損的,就不是好項目。

其六,不論有多少評價標準,隻要經濟效益搞不上去,就不能成為好班子。

機關是首腦,是龍頭,是企業生產經營、組織、指揮、服務、協調的中心。那麼,怎樣使機關精幹、高效、優質服務呢?其編製定員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呢?周玉成提出“七條原則”:

1.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適應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確定機關職能的原則。

2.以職能定機構人員的原則。

3.按精幹、高效能夠提供優質服務選配的原則。

4.少專職、多綜合、多功能設置機構的原則。

5.機關工作人員應是業務骨幹、便於交流的原則。

6.業務部門領導必須是業務骨幹的原則。

7.辦公現代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

(載1997年11月13日《開路先鋒報》)

評述

1997年11月4日,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在渭南黨校支部書記崗位培訓班結業典禮上,提出抓機遇“四要”,成本管理“五個一”,轉變觀念“六不論”,機關建設“七條原則”,使人眼前一亮。這個講話,緊密聯係了當時二十局改革發展的實際,對全局各級領導幹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和加強機關建設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其指導性和推動作用是巨大的。

這篇消息的發表,在全局引起強烈反響,一時成為廣大幹部職工議論的熱門話題。從此以後,全局上下不再為一些弄不明白的事情爭論不休了,大家思想統一了,方向明確了,積極性也充分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