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林群說:“事後,陳景潤告訴我,他一直在做衝擊哥德巴赫猜想(1+1)的“搭梯子”工作。”
私下裏,陳景潤也曾歎息著對林群說:“原來用於攻克(1+2)的篩法已經不適宜用於攻克(1+1)了,必須另外找一條路,路在何方呢?可能根本沒有路,隻有搭梯子才能爬上去。”
在聚會期間,陳景潤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生命之旅的短促。
1966年,陳景潤最初攻下哥德巴赫猜想(1+2),到1973年進一步完善它,共花去8年。
從1973年到現在,陳景潤對自己的這項結果作了很有意義的改進,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受到國內外同行學者的高度讚揚,並在數論的其他領域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然而,陳景潤的攻克(1+1)的宿願,仍然沒有實現。陳景潤對此深感焦慮。
經曆過無數個不眠之夜之後,陳景潤依舊沒有獲得重大突破。
陳景潤期待自己能夠親手摘下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為祖國爭光,為中國人爭氣。
陳景潤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不禁心急如焚,他恨不得把一天當作兩天用。
陳景潤的兒子歡歡說:
每天,我爸爸總是很晚很晚了還不睡覺,問他忙什麼,他說,做作業。也就是做數學題。他經常做到第二天三四點鍾還不睡覺。
有一回,我媽媽生氣了,和爸爸吵了起來,爸爸才磨磨蹭蹭地去睡覺……
在美國進行科學研究
1979年1月,北京國際機場。
正是嚴冬。樹葉落盡了。挺拔偉岸的樺樹,默默地醞釀著春天的抒情詩。雪,紛紛揚揚地下著,漫天一片柔和的潔白。
候機室還是暖和的。值班的邊防武警正在一絲不苟地檢查出國人員的證件。
“你,你是陳景潤?”邊防武警有些吃驚地打量著站在他麵前的陌生旅客:他外麵套著一件破舊的藍色大衣,裏麵卻是嶄新的筆挺的西裝。
頭上戴著護耳的舊棉帽,而腳下的皮鞋,卻錚亮照人。陳景潤的衣著打扮,實在是太不協調了。
“對,我是陳景潤。”陳景潤臉上浮上謙恭的笑意,忙向邊防武警解釋。
威嚴的武警笑了,他很有禮貌地點了點頭,放陳景潤過關。
陳景潤是應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沃爾夫博士的盛情邀請,首次出訪美國。
陳景潤從來都沒穿過西裝,這一回出國,經過領導說服,才穿上時髦高貴的禮服。他不會係領帶,開始也不係,經同行人員的解釋,才終於讓人替他打上領帶。
與陳景潤同行的還有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夫婦和翻譯朱世學同誌。
臨出門前,天就飄雪了,陳景潤怕冷,於是,他在西裝外麵套了他的那件寶貝棉衣,頭上戴了那頂護耳棉帽,弄得頗為滑稽。
第一次走出國門,一切是那麼新鮮,那麼令人振奮!。
多情的美國朋友密切關注著中國的變化,他們伸出手臂,熱情地擁抱來自神秘東方的數學家們,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攻關方麵的傑出貢獻,更是令他們讚歎不已。
美國朋友特地在普林斯頓給陳景潤安排了一套三室一廳的住房,裏麵鋪著灰色的地毯,簡樸,大方,透過寬敞明亮的玻璃大窗,一眼就可以看到一片綠漾漾的針葉林。
陳景潤是應邀到這裏來從事研究的,沒有教學任務。然而,他的到來,仍是引起了不少轟動。
美國的《紐約時報》很快刊登了陳景潤到美國的消息,並登了一幅他的照片。
普林斯頓大學立即邀請陳景潤去做學術報告。
第一次走上國際學術講台的陳景潤,一身整潔的西裝,頭發新理過了,淡淡地燙了燙,領帶是同行的朱世學替他係上的,皮鞋也是新擦過的,顯得容光煥發,風度翩翩。
聞訊而來的學者、專家把教室擠得水泄不通。不少人是看到報紙上刊登的消息後,駕車從上百公裏以外的地方專程趕來的。
陳景潤用英語講演,遊刃有餘,侃侃而談。他那精深博識的談吐,使所有的到會者如癡如醉。前來聽他演講的美國人沒有一個人提早退場,他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崇高的敬意。
演講十分成功。陳景潤在美國的工作,主要是從事研究。
這裏藏書極為豐富,幾乎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研究的資料、信息,通曉英語的陳景潤發現遍地皆是珍奇,他恨不得把每一分鍾的時間都留住,用於學習和研究。
美國風光,誘惑著多少為之神往的人們,而到了美國的陳景潤,什麼地方都不去遊玩,整天就是泡在書房、辦公室、圖書館中。
為了節省時間,陳景潤通常隻是吃牛奶煮麵條再加上雞蛋。簡單,快捷,而又營養豐富。
從駐地乘半個小時的車,就是超級市場,有班車前往。陳景潤買了一大桶的牛奶,整箱麵條,還有雞蛋,幾乎成天吃他的“陳氏傳統飯”。
陳景潤一忙起來,就忘了儀表打扮。西裝是常穿的,但往往不係領帶,他嫌係領帶麻煩。皮鞋很久沒擦了,他不擦,也不讓別人輕易給他擦。
隨行的朱世學時時照顧陳景潤,陳景潤卻害怕耽誤時間,往往極禮貌地鞠個躬,說聲:“謝謝老朱!謝謝老朱!”轉身就走,生怕被老朱抓住整容。
陳景潤身在異國,懂得要保持中國人的尊嚴,那件破棉衣,卻是從來不曾穿過,舊棉帽,也藏起來了。
在普林斯頓,陳景潤依舊按照老習慣,每天定時要聽收音機,收聽英語廣播,幾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動。
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他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拚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
在美國,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
但是,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裏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幹糧和水果。
有時候,陳景潤外出參加會議,旅館裏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裏,繼續進行研究工作。
在美國短短的5個月裏,除了開會、講學之外,陳景潤還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
這一研究成果,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受到許多美國數學家的好評。
很快,有人上門來找陳景潤,希望能在美國發表他的論文,陳景潤卻十分認真地說:“謝謝,謝謝。我是中國人,那裏有發表的園地。”
來人走後,陳景潤十分仔細地把自己的論文包好,在上麵端端正正地寫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個大字,然後把它投到郵局。
有一次,一個美國人讓陳景潤談談他對美國的看法。
陳景潤稍加思考,很有禮貌地回答:“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科學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它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這個美國人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趁機勸說陳景潤:“美國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科研條件,有科學家成長的最好土壤。如果先生願意的話,您可以留在美國工作。”
陳景潤沉默了,他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了褻瀆,但他沒有發火,隻是十分堅定地回答:“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我的祖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我決心為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力量。”
陳景潤去美國,國內有人謠傳,美國條件那麼好,陳景潤肯定不回來了。
其實,陳景潤在美國期間,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祖國,思念自己的家鄉,還有自己的親人。
陳景潤一直認為,美國雖然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有高度發達的經濟,但它畢竟是異國他鄉,他在美國隻是一個過客。他這個遊子隻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這位數學家是祖國忠誠的赤子。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了4個月之後,就飛回北京。
在美國生活4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陳景潤的夥食費僅花了700美元。
陳景潤回國時,共節餘7500美元。
這是一筆巨款。許多人都認為陳景潤會把它留給自己,陳景潤卻主動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十分誠懇地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隻想著自己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