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很快,毛澤東把此信批示印發中央各同誌研究,說此事辦起來甚複雜,應在幾個公社試點。看看結果如何再說。並請李先念主持辦理。

接到毛澤東批示後,李先念立即組織國務院調查組到山西、河北等地調查。

9月,李先念向毛澤東並中共中央寫出報告,認為區別窮隊與富隊實行兩種收購價格的建議,實際上不可行。

因為富隊拚命生產但價格低,窮隊生產未搞好反而價格高,會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政治上造成農民之間的對立。而且形成窮隊與富隊的原因,不完全是由於自然條件不同,與人們的主觀努力也有很大關係。生產條件是可以改變的,如果對不同生產隊生產的農產品實行兩種價格,實際上是“鞭打快牛”,在具體工作上也難以操作,因為商品可以在隊與隊之間流動,國家的收購站是難以區別對待的。

接到李先念的報告後,中央決定采取穩定糧食價格政策,繼續穩定農業政策。

1975年,在整頓中采取的放寬和穩定農業的政策,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1975年夏季,河南、安徽、湖北、遼寧等省部分地區遭特大洪水,但農業還是取得了豐收。

全國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46%,糧食產量達到28億噸,比上年增長34%,創曆史最高水平。

這些巨大成績的取得,同1975年放寬和穩定農業政策是密切相關的。

周恩來高度評價整頓成果

1975年秋,在鄧小平領導的“全麵整頓”取得重大成效、全國形勢明顯好轉的時候,周恩來的病情卻愈加嚴重了。

9月7日,周恩來的病情急轉直下,惡性腫瘤致使他的體重由原來的130斤,消耗到隻有幾十斤。

9月20日,醫生不得不再給周恩來動了一次大手術。此時,周恩來已經無力走動了。

但是,病重的周恩來一時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國事、天下事的關注。

此時,周恩來的頭腦仍是十分清醒的,他一直關注著鄧小平所領導的各項領域的治理整頓的進展情況。

在此期間,葉劍英幾乎每天都到醫院看望周恩來,他們常談的話題是“鄧小平”、“中央”和“軍隊”,身在重病之中,卻牽掛著國家的發展。

周恩來對他的接班人鄧小平“全麵整頓”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感到由衷地高興。

鄧小平也多次探望他這位始終敬重的老戰友、老領導、老兄長。

當醫生發現周恩來的病情已經無法挽救時,鄧小平指示醫療組,要想盡一切辦法,使周恩來“減少痛苦,延長生命”。

10月下旬,為“延長生命”,醫療組又為周恩來進行了手術。

在進入手術室前,躺在手術車上的周恩來忽然問道:

鄧小平來了沒有?

鄧小平趕快走近手術車,握住周恩來的手。

周恩來望著小平,艱難地說:

你這一年幹得很好,比我強得多……

這話是對鄧小平講的,也是對周圍其他幹部講的,更是對黨、對人民講的。

在周恩來病重期間,鄧小平挺身而出,臨危受命,對鐵路、工交、軍隊、科技、農業、教育、文藝以及黨組織進行了全麵的整頓。

通過整頓,全國形勢明顯好轉。

在軍隊方麵,混亂的局麵有了很大的改觀。軍隊完成了“三支兩軍”任務,開始實施縮編方案,步入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軌道。

通過調整軍隊各大單位的領導幹部,軍隊的領導權牢牢地掌握在忠於黨和人民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

在幹部管理方麵,大批富有經驗的老幹部重新走上領導崗位,不少人重新分配了工作。

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領導重新恢複和建立起來。從中央各部、委到各省、地、縣,直到基層單位的各級領導,經過調整充實,逐步克服了軟、懶、散的狀態。

在文藝方麵,隨著文藝政策的調整,不少電影、戲劇、文學作品被解禁,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逐步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