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獲得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獎”的有錢學森等24名著名科學家。

其中,袁隆平是是農業科學領域中的唯一獲獎者。

2000年4月,袁隆平的秘書辛業芸在她的一篇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

在20世紀的長空裏,燦若星辰的科技文明造就了許多奇跡。

“東方魔稻”這一神話般的奇跡,它不僅使一個泱泱大國——中國,走出了吃糧受限的低穀,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掀起了一股“綠色風暴”,給不同膚色的人民帶來福音。

這是一個中國科學家創造的奇跡,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農業發展史冊上已定格了他的名字和成就,他的影響將延伸至下一個世紀,乃至更久更遠……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所以能研究成功,除了他銳意進取,含辛茹苦地勞動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得到了黨和人民的關懷和支持。

因此,袁隆平一直說自己是“寸草仰春暉”。

1981年6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袁隆平撰寫了題為《寸草仰春暉》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深情地寫道:

黨的60周年誕辰來到了。此時此刻,我回顧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功的曆程,激情自然而然從心房噴發出來,湧向筆端。我要歌頌黨,是黨的陽光和雨露養育了科技花苑中雜交水稻這朵奇葩。

這項成果的幼芽剛破土冒出地麵,就受到了黨的陽光的照耀……

接著,袁隆平深有感觸地回顧了他在發明雜交水稻的過程中得到的大力支持。

他說:

1964年我發現水稻雄性不育株以後,需要擠課餘時間進行試驗和配備助手短期幫忙,安江農校黨支部書記管彥健同誌便通知教務科,把我的課排在10時以前或下午。

試驗材料抽穗揚花的時候,安江農校又調了一位教師,幫我搞了一個月的雜交工作。

1966年,我把試驗結果寫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文章在《科學通報》第4期上發表後,國家科委九局局長趙石英同誌立即致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指出雜交水稻研究很有意義,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給予大力支持。

……

我深感趙石英同誌具有遠見卓識,不愧是黨的好領導、好幹部;同時也感激我所在單位的同誌們當時保護了科研……

為加快研究的步伐,我們先後到過廣東南海縣,海南島陵水縣、崖縣,雷州半島徐聞縣,雲南元江縣等地,都得到了當地黨組織和各族人民的熱情支持。

1970年以後,我們得到的支持更多了。

當年6月,在常德召開了全省第二次農業科學經驗交流會,湖南省負責同誌非常重視,把我請上主席台,並給我們科研小組發了獎狀。

1971年元月,中國科學院業務組副組長黃正夏同誌到了海南,他得知我們在搞雜交水稻科研以後,便召集在海南搞“南繁”的有關省和單位開會,號召搞協作研究。

會後,從1月到3月,先後有廣東、廣西、江西、湖北、新疆等8個省、自治區的30多位同誌來我組跟班學習。

3月初,湖南省科委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組織了20餘人到海南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