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路亦不同(1 / 1)

此路亦不同

正能量值班日記

作者:拂初

入職時間:2012年8月

工作內容:負責《飛言情》B版的流程,兼顧收稿,做圖書。

工作日常:除了工作以外,和組內妹子們聊減肥,聊美食;和讀者聊夢想,聊未來;和作者聊感情,聊稿子。沒事就自拍,被人稱“網騙小能手”,金牌吃貨一枚,掙紮在肥肉和美食的牢籠中不可自拔。

我在《飛言情》雜誌裏麵主持著一個叫“噓,樹洞”的互動,專門解答讀者的各種小困惑。和讀者交流能讓我更貼近校園生活,勾起自己的回憶,並讓我一直永葆少女心。

為他們解答困惑讓我很快樂。

最近收到的問題大多是關於升學的,父母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吵架似乎也是常事。有個讀者給我發了一堆私信和語音,說自己因為高考失敗離家出走了。

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在各種掙紮間作出和大家不一樣的決定。

第一次我高考失敗,內心很煎熬,躲在家裏不敢麵對。父母勸我去貴族學校複讀一年,拉著親朋好友再三勸導我,最後我決定再試一次,給家人自己一個交代。

複讀的那一年,我看到我那些讀大學的同學,在大學裏朝九晚五地看劇,想方設法地逃課,從壓抑的高三環境突然轉變到了寬鬆的大學,並沒有多少人繼續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更多的是突然的放鬆,甚至是放縱。慢慢地,我對大學的向往竟然變得沒那麼強烈了。

再一次高考,我考上了普通本科,但依然對大學沒有那樣向往,於是連夜在手機上敲了一份應聘書,把這些年看雜誌的經驗寫了下來,每個雜誌社招聘的郵箱我都發了一份。

那時候,腦子發熱,隻想發掘出自己的潛能,看能不能找到另外一條路。

求學不是我的夢想,但做編輯是。所以那次我決定如果沒有人回應我,那就好好去讀大學,如果有人給我一個機會,那我就選擇這個機會。

十天之後,有家小雜誌公司的老板給我打電話,說讓我去試試。

當我和父母說我應聘了編輯時,他們隻覺得對方是騙子,後來我再三解釋,他們才信。

我一邊讓同學幫我填誌願,一邊去雜誌社實習。那時候已經沒有心思選個什麼大學了,去長沙的那個雜誌社一段時間後,我很快就簽了一年的合同,誌願也讓同學隨意走了個過場,並沒有過多地去關心更多的後續。

複讀時的同學都以為我瘋了,更有傳言說我進了傳銷組織,但很快,隨著我的入職、他們的入學,都塵埃落定。

那是我十九歲的記憶,就這樣和大部分同學走了不一樣的路。

那天晚上,我意外地和這位讀者在微博私信聊起了我的經曆,以前總喜歡逢人就拉著他吐苦水,如今卻是看淡了,如果不是這個讀者負能量太多,我也是不會把自己的事拿出來說的。每個人走的路都有自己的苦,但親自講來,隻想著或許能給對方一點正能量。

所以,當很多讀者問我以後要來魅麗做編輯的話,現在選什麼專業好時,我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其實隻要在大學努力,什麼專業都沒關係,如果不努力,再好的專業也會成為大學荒廢時期的擺設。

讀者知道我沒有讀大學就來做編輯後很驚訝,似乎找到了一個可以不讀書的理由。

我不反對也不支持,其實每條路都可以自己選,但在你決定走上那一條路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必須要放棄另一條路上的風景了。

我沒有大學室友,沒有大學生活,進不了大學食堂,也沒有考級求學的壓力,但在無數個日夜,我為了彌補自己缺少的知識,熬夜學習各種電腦基本知識,苦讀各行各業的雜誌,為了養活自己,最窮的時候,一個麵包分三頓吃。為了存房租,怕自己嘴饞控製不住亂花錢,走很遠的路繞開每條小吃街。

為了充實自己,我也報了個自考的學校,每年跑很遠去考試。

直到後來進了現在的公司。

一個高中生出來,學到的大多都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在大學,可以學到更實用的知識,我放棄了大學經曆,那就得自己想辦法從別的地方補回來,不然寸步難行。

每每同學聚會,他們都很關心我的近況,到現在他們依然不相信我能憑借一己之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或許是我的夢想容易實現,也或許是幸運之神眷顧我,但無論是哪種,這都是我自己的最終選擇,這條路再苦再累,也要走下去。

如若我當年選擇了繼續求學,也不會這麼早認識現在身邊這群同事好友,認識的或許就是另外一批人了。

當下很好,我也無悔。

其實無論選擇哪條路,隻有努力,才能看到當下的風景。

人經常走在各種岔路口,所以,無論最終選擇了哪條路,都勇敢走下去吧,哪一條路都回不到過去,每條路上的風景都不一樣,而我們能做的是腳踏實地,邊走邊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