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這次導彈核武器試驗是在我們國土上炸響的,雖然響在羅布泊,卻如同打在敵人的身上。
爆炸原子彈,它產生的巨大威力卻來自不知強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彈,這個偉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強大的連鎖反映,強烈地震動著全世界。
你們直接參加了這次試驗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發揮了高度的智慧,夜以繼日地不怕苦不怕累,辛勤工作,兢兢業業,保證了這次試驗任務的完成。
這是你們的光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是全中國人民的光榮,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
在基地短短幾天裏,聶榮臻不辭勞苦,到部隊、研究所、醫院、子弟學校、服務社視察,和基地的幹部、戰士、職工、家屬廣泛接觸,對基地建設作了許多重要指示。聶榮臻說:
原子彈除繼續突破大當量的以外,要搞小型化,搞地下試驗。我們搞大當量的,要搞百萬噸級的,千萬噸級的再看一看。
運載工具,主要不搞轟炸機,搞飛機花錢多,不易進入敵空,即使兩倍音速的飛機也很難。我們超越了機載階段,外國人也看出來了。
敵人就是怕導彈,現在不隻是政治上、心理上的問題,而是有軍事上的問題。所以這次響不響是有曆史意義的。
關於在科學研究上要“自力更生,趕超外國”,聶榮臻說:
蘇聯撤走專家,逼我們自己搞,這是好事。他們沒有這一手,我們不會發展這樣快。所以主席說要給赫魯曉夫一噸重的獎章。
蘇聯專家在時,保密搞得很神秘,對自己人神乎其神,照那樣是搞不出原子彈的。
不能依靠外援,躺在外援上,過去連石頭都從蘇聯運來。走自己的道路,並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要外國書籍、不要參考國外技術了。那是蠢人,為什麼不利用人家的成果呢?
這次導彈核武器試驗國外很震動。美國十年辦到的事,我們兩年就搞成了。
尖端可以帶動一般,兩彈研製和試驗促進了其他工業的改進。
毛主席說:“要有、要快、要超”。兩彈結合試驗成功,信心更增大了。兩彈結合是有曆史意義的,要繼續突破,加快速度。
隨後,1967年6月l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中國進行的第六次核試驗。
1968年12月11日、l3日,周恩來召集中央專委會會議,聽取錢學森關於“東風3號”中程地對地導彈的試驗報告。
14日,周恩來向毛澤東建議批準這次試驗,並說:“試驗結果,無非成功或失敗,即使失敗,也可在發射過程中取得改進根據,以利再試。”
27日,我國用自行研製的“東風3號”導彈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新的熱核試驗。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熱核武器導彈核試驗,也是我國第二次完成的導彈核武器全試驗。
此後,中國就沒再進行完整的導彈核武器全試驗。公安部領導保密工作
我們知道,核武器的研究製造是我國國防現代科學技術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從零部件的設計製造到運輸、保管、總裝,在都涉及到一係列尖端技術的安全保密工作。
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基地和發射基地是1958年開始選址的。其中,研究基地分別位於北京豐台鎮的南苑機場附近,即一院;和北京海澱的永定路附近,即二院。
發射基地最初選址在經過甘肅敦煌西北80公裏的地方,之後,出於多重考慮,轉場到新疆天山南麓的馬蘭基地。發射中心區則在新疆羅布泊的珍珠泉附近。
分散在各處地的研究、發射基地,對安全保密工作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了保護核武器基地的機密不被他人竊取,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公安部和原子能工業部從選廠址開始,就采取了一係列的保衛保密措施:
1、對參與基地建設的所有工作人員都事先進行政治審查,目的是防止壞人混入,防止敵人在我國內部安“釘子”。
2、針對選廠、設計、施工建設、物資運輸、設備安裝等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和發生的問題,都事先研究製定了暫行的保密工作規定。
3、為了保守基地性質、地址等機密,從工程設計、施工建設開始,就規定了掩護廠名、代號;在遠離基地的城市,設立了接待辦事處。
發往基地的物資運輸,中途設立了若幹中轉站;職工與家屬的通訊聯係,規定了遠離基地的信箱代號等等。
4、通過地方政府對基地周圍實行“淨化清理”,將居住在當地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員遷往別處居住。
5、基地所在區域劃分了軍事禁區,為了維護基地的治安秩序,在禁區內設置了專門的公安機構。對進出基地的人員實行了嚴密的控製和管理。
6、對知密人員事先進行保密教育,並規定了嚴格的保密紀律,采取有效手段防止機密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