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離任後曾受聘為陝西省扶貧顧問組組長,並聯絡幾位前省級領導,組建陝西省扶貧基金會。憑借他長期主管財貿、主持農業的豐富經驗,並就地解決具體問題的一貫作風,繼續為家鄉父老奉獻著充沛的餘熱,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翔實信息,並編寫相對應的可行性報告。其間他任勞任怨,時刻不忘國事民情,執著於共產黨人的本色和基本操守:“生命不息,為人民服務不止!”。他用行動將自己的座右銘“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終其一生實踐得具體而豐厚。
二 精神變物質
在我的心目中,感觸最多、受益最深地,當是他老人家貼近日常生活的哲理妙論。譬如他也關注體育、氣功、健身方麵的問題,在修身養性方麵亦有獨到的見解。當時人們對氣功現象褒貶不一、炒作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時,而他老人家很隨意地說:氣功不就是“精神變物質”嘛,有什麼邪乎。一語道破天機,將眾說紛紜的爭論,很自然地化解在毛澤東思想的層麵上。讓我既感到驚訝,又感到他的睿智。
三 辯證法的勝利
在姑父的床頭、案頭堆積著馬列和毛澤東著作、公函文件、報刊資料,亦不乏對國學的涉獵。從他的臨池不輟龍飛鳳舞的墨寶中,以及唐詩宋詞和名句格言裏,透露出他對傳統優秀文化地尊崇和理解。為官應清廉,持家須節儉,修身當自律,方方麵麵都身體力行,學以致用。
不過最讓我震動的事情,發生在2006年春節。他老人家語驚四座,說了句讓人難以接受,但又極準確、極現實的大實話。喜慶佳節,親朋好友免不了要對老人家孝敬祝福,當我祝願他健康長壽時,他冷不丁地回答我:“長壽什麼?老了就該死!”著實嚇了我一跳。他好像預料到大家的不解,馬上又笑眯眯地說:“這不是我說的,是孔聖人說的‘老而不死是為賊’嘛!”接著爽朗的笑起來。笑得我們無言以對,這種借古人之名句的調侃,暗含著對生死大事的解讀。這不是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之死;不是逢浩劫受牽連蒙冤受屈之死,而是順應自然規律辯證法的勝利。他老人家將死看得那麼淡、說得那麼輕描淡寫,是對生命現象的大徹大悟。老人家高齡九十,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精神矍鑠,使晚輩由衷折服。孔夫子兩千多年前的這句話,從他口中另賦新意地表達給我們。這份深沉和厚重,足夠我們琢磨和消化很長時間……
我本人覺得他老人家的精神財富,不僅是家族及親友的傳承和表率,亦應是民族與社會的寶貴資源。了解他、研究他、學習他,可期望在後來人中,多培養一批好人,多成就一些清官。
在我心目中,姑父具有大智慧、大胸襟。暴風驟雨不曾動搖他磐石般的信念;荊棘叢生不曾遏止他堅定的步伐。為公他埋頭苦幹鞠躬盡瘁,忙碌一生,忙得有價值;為己他清醒自律,走得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生死事大,聖凡難免。唯他老人家來得從容,走得瀟灑,這種境界絕非常人所能及。在最後的時刻,他依然向人們昭示著生命的真諦和共產黨人唯物主義者的價值觀。
姑父高大的身影漸行漸遠,他留下的人生軌跡,值得我們深刻思考、永久懷念!
2007年9月19日 於東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