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老身邊工作的日子(2 / 2)

劉老是個艱苦樸素的人。日常生活,飲食清淡,一日三餐,家常便飯,隻要有麵條、饅頭、油潑辣子蒜,就吃得香,感到可口。無論五穀雜糧、或精或粗,他都愛吃。他衣著儉樸,不講究質量好壞,幹淨就好。特別是襯衫,破了補,補了穿,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看不過眼了,想給他換件新的,他總是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節儉成習,樸素如常。三年困難時期,家裏每月的糧食不夠吃,經常買些白菜、蘿卜充饑。有一次機關行政處給每個省級領導議價購買了一袋富強粉,他問明情況後,非讓我退回去不可。並教育我們說,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與群眾同甘共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更不能有非分的享受。

心存百姓的人,總是時刻關心著人民群眾的冷暖疾苦。劉老離開領導崗位後,還擔任陝西省扶貧顧問組組長。他多方奔走,籌集資金幫助困難地區改變麵貌。1998年,他已是耄耋高齡,還深入淳化、旬邑山區調查研究,具體幫助淳化縣供銷社辦了個化肥廠,還讓我在省廣播電台打廣告,擴大促銷。心裏裝著人民群眾,才能當好人民的公仆。劉老就是這樣一個既抓大事又做實事的人,既善於出謀劃策又樂於做實在工作的人。他晚年為幫困難農民脫貧致富,殫精竭慮,日夜操勞,真正體現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鞠躬盡瘁,死而為民。

劉老離開我們走了,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正是“後人景仰即不朽,活在人心便永生”。

200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