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中共關中地委派我到華陰,整頓、恢複地下黨組織。起初,立腳點就在台頭堡王潤亭家裏。通過王潤亭把鄧達九從潼關叫回來,接著和袁守中、薛廣池、王雲霞同誌見麵。當時,我們的任務就是恢複、整頓地下黨組織。因為華陰地下黨組織在1941年以後逐步進入睡眠狀態,黨的組織活動基本上停止了。這時,華陰地下黨組織共有30多名黨員,主要分布在敷水一帶,縣城隻有王雲霞一名黨員。潼關隻有鄧達九一名黨員。根據華陰的實際情況,按照上級黨組織指示精神,我們確定了黨的組織原則:小型精幹、分散自然、分片單線聯係,按照居住自然點,指定專人負責。我在華陰停了一個多月,又到潼關、大荔、澄縣去。不久,回馬欄彙報,關中地委指示,要以華陰為基地,向潼關、大荔擴充黨的組織力量。關中地委決定將王平凡從邊區調回華陰。1946年春,我從邊區出來後,在澄縣韋莊鐮山中學任教,作為短期立足和以後過渡之處。不久,王平凡到鐮山中學,我讓他先在潼關縣南園桃林鄉小學教書(事先和鄧達九商量),過一段時間再考慮回華陰。王平凡在潼關,發展了三名黨員,其中兩個調進陝甘寧邊區。同年,王平凡、張萬照先後回華陰。
按照當時上級有關指示:共產黨員根據情況需要,有條件的可以參加國民黨和三青團,有計劃、有目的地打入敵人內部,做到鑽得深、爬得高、站得穩,長期埋伏,等待時機,從敵人內部瓦解敵人。要求一般黨員要做到社會化、職業化。黨組織采取有計劃、有目的地個別發展。做到內無奸細、外不孤立。所有黨員要開展社會活動,廣交朋友,做到消息靈通,耳目眾多;在敵人內部做到內紅外白、內方外圓,思想是紅的、外表灰一些,思想上有原則性,方法上圓滑些,不能被敵人發覺。我們利用國民黨“巴、拉、壓”的方法,采取“少巴、多拉、假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要把人當人,謹防鬼搗鬼”。還可以通過結拜弟兄,甚至封建迷信等作為掩護的方法,開展地下活動。這一年,我常到華陰、大荔、潼關去。我們在分析了華陰形式之後,決定通過上層活動,先聯係華陰縣參議會副議長程俊佐,待時機成熟時,通過程的老同學、朋友牛幹伯(地下黨員)做工作,介紹程俊佐加入了共產黨。
經過一年的恢複和整頓,黨組織有了新的發展。王雲霞在縣城發展了郵局局長張克文等人入黨。至年底,華陰有黨員五六十人;潼關有黨員五六人(平凡發展三人,達九發展一人,外縣調進兩人)。大荔是大荔中學的姚一征、張質平,還有縣政府的騫克斌,以後大荔農林職業學校的黃緒森等幾個黨員和我聯係,還從邊區調來一人(王兆榮),以及一度史玉田在西鄉發展的幾個人;潼關、大荔由我負責聯係,沒有成立啥組織。年底,我進邊區馬欄彙報,省工委確定以華陰為主,北向大荔、東向潼關發展黨的組織,確定成立中共華潼工作委員會,此時趙伯平負責,汪鋒已經走了。華潼工委領導成員三人:我和鄧達九、王平凡,我任書記,他二人是委員。這年冬,王平凡在潼關發展了一個學生,因家長泄密,教育科將鄧達九叫去說:“你怎麼介紹了個共產黨任教。”鄧否認此事。王平凡在潼關不宜繼續待下去,便回華陰。
1947年2月,我和達九、平凡先後到華陰文王村中心小學任教。我們以教師身份做掩護,在文王村中心小學開會,正式成立了華潼工委。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我、平凡、達九、廣池等人,華潼工委就在文王村中心小學,隸屬中共陝西省工委(這時,陝西省工委與關中地委合並,對內稱陝西省工委,對外仍稱關中地委)。華潼工委的主要任務是搞好黨的建設、黨的武裝和統戰工作。我完全立足華陰,當時,華陰黨組織有薛廣池負責的敷水一攤;有定遠鄉程毅、程俊佐等一攤,程俊佐介紹程毅、程繼中到邊區學習,以後程毅發展了程景伊(定遠鄉鄉長)等好幾個黨員;還有寶積鄉的李博文、張萬照一攤;1947年後期還發展五裏村趙居賢一攤;向縣東北發展的是趙再興,後由趙居賢負責聯係;雲台中學由袁守中負責;雲中的武笠青、張輔漢是我發展的黨員。
1948年3月間,我從文王村中心小學騎車去大荔,回來後,因肺病吐血,離開文王村小學到台頭村平凡家養病,住了一個多月,四五月又到李博文家,住了不到一月又到新建堡。麥後,我又轉到仙姑觀養病,約有兩個多月。此前,鄧達九因聽到傳聞,決定暫時離開華陰到蒲城縣保警隊當軍需。1948年夏季王平凡到了華縣,同年秋,由程俊佐、王雲霞主持開辦了太華火柴公司,隨後鄧達九也由蒲城保警隊回華陰火柴公司。我幾經轉移,住到太華火柴公司。我以程、王的朋友和股東身份做掩護,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48年9、10月間,我進馬欄彙報工作。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南邊商洛地區已成為遊擊區,東邊,我們的部隊曾到過河南陝西交界處,當時估計到渭河南鐵路沿線的形勢很可能一度成為拉鋸戰的遊擊區。這時,省工委為了配合解放大關中的軍事行動;為建政配備幹部,計劃成立中共陝西省東路工作委員會(簡稱東路工委),下轄華陰、華縣、渭南三個縣工委和潼關縣的幾個黨員。10月底至11月初,在趙伯平同誌主持下,東路工委於馬欄正式成立。東路工委主要負責人有三人:我、權秉華和王平凡,我任書記。同時成立了華陰、渭南、華縣三個縣工委,隸屬東路工委,我兼華陰工委書記,權秉華、王平凡分別兼任渭南、華縣工委書記。東路工委駐地實際在華陰縣城外太華火柴公司,隸屬中共陝西省工委。華縣工委委員有:袁健負責組織,王崗負責宣傳,史德(史玉田)負責社會保衛,劉永祥負責統戰。華陰縣工委委員有:張萬照、趙居賢、程毅。此時,華陰黨組織已遍布全縣:薛廣池負責敷水;程毅負責定遠;張萬照、李博文負責寶積;趙再興、趙居賢負責縣東南、東北;袁守中負責雲台中學;王雲霞負責上層統戰。黨員有八九十人(臨建國前有大發展時期),臨建國時黨員人數就更多了。華陰工委的機關所在地曾在火柴公司、寶積鄉小學、崖上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