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救災告一段落,省委派飛機接劉邦顯回省城開常委會。在飛機上,劉邦顯看到下麵的山峁全是光禿禿的,連草都沒有,他對同行的榆林地委書記楊沛琛動情地說:老楊,你看這光禿禿的山梁,寸草不生,怎麼能蓄住水呢?又怎麼能不受災呢?我們得想方設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啊!
榆林救災後,楊沛琛成了劉邦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進入21世紀後,兩個住院相鄰的老人還經常相互探望,談笑風生。
就在劉邦顯等人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在榆林地區救災時,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張德生因癌症病重住院。1964年11月,中央任命胡耀邦任陝西省委代理第一書記。中央在調胡耀邦同誌主持陝西省委的工作時,西北局負責人也給胡耀邦介紹了陝西情況,說:陝西階級鬥爭情況非常複雜,民主革命極不徹底,漏劃的地、富分子不少,“彭、高、習反黨集團”的餘孽不少還在領導崗位,陝西省委第二書記趙守一和省人委常務副省長劉邦顯思想極右。
病重的張德生對陝西的未來工作卻充滿焦慮。對陝西的工作和相當一部分省級幹部,他心裏很清楚,西北局和陝西省委的看法不同。為了陝西省委與西北局的關係能融洽一些,工作搞得更好一些,他在病危之時,煞費苦心地將陝西籍和長期在陝西工作的省委常委趙守一、李啟明、嚴克倫、付子和、劉邦顯、惠世恭、劉子義、宋友田等人召集在自己的病床前,艱難而又誠懇地進行了最後的囑咐:一定要和外省來的領導同誌團結好,搞好關係,這是搞好工作的前提;趙守一同誌是個好班長,要團結在趙守一同誌的周圍,不要鬧內部矛盾。在場的這些同誌非常感動,也當著彌留之際的這位好班長表了態。
三 支持胡耀邦的主陝工作
胡耀邦同誌在來陝西工作前,周恩來總理曾給胡交代了兩點:一點是,陝西的工作張德生同誌抓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有骨頭沒肉。意思是骨架起來了,“一五”期間在西安新建的國防工廠、紡織基地都已建成投產,但為它服務的配套設施卻明顯滯後;另一點是陝西是出幹部的省份,老同誌比較多,提醒從未在陝西工作過的胡耀邦注意與當地幹部搞好團結,共同抓陝西的工作。
胡耀邦來陝西以後,為了準確地掌握陝西的情況,他決定親自實地看一看,親自掌握第一手的實情。他牢記著周總理給他講的,陝西的工業是有骨頭沒肉。來的時間不長,他就感到整個陝西的工作穩重有餘,幹勁不足,四平八穩。所以,他到西安交通大學給師生們做的第一個報告中,就強調了轉變幹部工作作風。他說:幹部幹部,就是要幹!戰士戰士,就是要戰,幹部不幹,或是四平八穩地幹,戰士不戰,或是磨磨蹭蹭,能戰勝敵人嗎!能改變落後麵貌嗎?這些斬釘截鐵的話語,震動了整個省級機關,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省委和省人委首先響應,大力改變工作作風,抽調大批幹部到第一線工作。緊接著,胡耀邦又馬不停蹄,在短短的17天跑遍了陝南山區的十幾個縣。每到一縣,親自了解情況,貼近當地幹部、群眾,問長問短,鼓勵大家拿出實勁,勤奮工作,改變貧窮落後麵貌。胡耀邦既不住賓館,也不吃宴席,而是紮紮實實搞調研。陝南歸來,他又到關中各縣和陝北跑了一圈,思想上形成了一個基本認識:陝西的工作,根本不是什麼民主革命不徹底的問題!是老百姓太苦,需要大力抓生產,把經濟搞上去,決不是在群眾中鬥來鬥去!在省委常委會上,他闡明了自己的意見,得到趙守一、李啟明、劉邦顯等多數常委的讚同。他提出自己工作的思路,更得到這些同誌的完全擁護和大力支持。緊接著,胡耀邦又下到基層,開始真抓實幹。趙守一在關中,蹲在生產第一線。李啟明、劉邦顯等到陝北、關中各縣,從實際存在問題入手,具體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整個陝西的工作,一下子活躍起來。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王明坤看到這個局麵,興奮地講:陝西來了個胡耀邦,一下子變了。群眾稱胡耀邦是“胡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