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動亂期間,劉邦顯同誌受到迫害,在省楊梧幹校勞動,仍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信黨的領導。十年動亂後,劉邦顯同誌恢複工作,再次走上領導崗位,主管全省財貿工作。他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工作幹勁大,作風紮實,堅持每年不少於三分之一的時間深入基層,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傾聽群眾意見,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以自己長期從事農村工作、財貿工作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遠見卓識,以善於學習、勤於思考、求真務實、敢於負責的精神,從解決當時最緊迫的問題入手,積極推行各項改革措施,紮實抓好各項落實工作,為陝西經濟建設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離開領導工作崗位後,劉邦顯同誌受聘為省扶貧顧問組組長。為了改變陝西貧困地區的落後麵貌,他積極發揮餘熱,主動聯絡曾任省級領導的五位離休老同誌,組建了陝西省扶貧基金會。他不顧年邁體衰,親赴陝北、陝南一些貧困地區調研,給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關部門、有關領導同誌報送了大量翔實的情況,並依據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劉邦顯同誌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對共產主義信仰矢誌不渝,為黨的事業奮鬥一生。在共和國成立前,他一直堅持在白色恐怖鬥爭第一線,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殘酷環境中,獨當一麵,不怕犧牲,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積極貢獻。建國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工作在第一線,敢於直麵各種矛盾,妥善解決了許多複雜和棘手問題。無論是擔任地委書記,還是省委常委、副省長,他始終心係群眾,情牽百姓,堅持下基層調研,吃在農戶,住在農家,了解民情,聽取民意。
劉邦顯同誌長期擔任地方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職務,但他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過著儉樸、平常的老百姓生活。他身上的衣服經常可見到現代年輕人從未見過的補丁,床上鋪的是傳統農家的粗布床單,墊的是用了數十年的舊棉絮,一日三餐仍是普通的農家飯。但是在他的床頭,卻掛著幾十年從不離身的毛澤東同誌手寫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這正是劉邦顯一生的追求和寫照。
劉邦顯同誌襟懷寬闊,光明磊落,任勞任怨,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公道正派,作風務實,謙虛謹慎,嚴於律己,顧全大局,兢兢業業,處處表現出人民公仆的本色和共產黨員的操守。他常提醒身邊工作人員或老部下:千萬不要把延安精神忘掉;千萬不要忘記我們加入共產黨、我們到政府當幹部是幹啥的!責任是啥!他家風清正,對子女嚴加管教,在生命最後時刻對子女反複叮囑的是:我們黨的立場是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我們黨的基本觀點是群眾觀點;我們黨處事的基本方法是實事求是;我們黨的作風是務必保持艱苦樸素、不驕不躁的作風;尤其要牢記的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劉邦顯同誌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誌、老黨員、老幹部。我們要學習劉邦顯同誌的革命品德和優良作風,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為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為早日把陝西建設成為西部經濟強省而努力奮鬥。
劉邦顯同誌安息吧!
2007年3月5日
注:此件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審核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