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興建茂陵(3 / 3)

一向以善於處置中央與地方關係的中大夫主父偃借建陵邑一事向武帝進言:

“茂陵初立,天下豪傑並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

這一上書被武帝采納,於是馬上頒布詔書,向天下下達了關於強製移居的命令。

元朔二年(前127),伴隨“徙郡國豪傑及訾三百萬以上於茂陵”詔令的傳達,在通往長安的西去大道上,陸陸續續出現了一隊隊滿載箱籠、前呼後擁的搬遷隊伍。

來自各地主要的豪強大戶們雖然極不情願卻也無可奈何地踏上西徙長安的路途。

武帝倒也不小氣,一邊派飛馬快報督促這一支支入關豪富,一邊派使節傳達其授爵以示恩寵的福音。

在這種軟硬兼施、雙管齊下的政策推動下,豪強巨商們大多不敢再彷徨觀望,紛紛拜別祖祠,變賣田產,收拾細軟舉家西進。

背著財富和榮耀遭受風吹雨打,總比舉門被下獄、全家抄沒要強得多。

這些被征發的豪強中也有較為強硬的,比如有一個河內軹縣(今河南濟源南)的人名叫郭解,人送綽號“關東大俠”。

他知道此番一去長安,定是全無從前的特權勢力,甚至是凶多吉少,於是就托情到朝廷大將軍衛青府上。

衛青礙於情麵不好推辭,就在上朝議事之時偷偷地向武帝說:“郭解家裏挺窮,是不是就不必搬家了?”

武帝冷笑道:“郭解區區一草民,居然能讓大將軍都替他說話,可見家裏不窮吧!”衛青又羞又愧,忙退下。

郭解無奈,隻好登程上路。

臨走之時他仍不甘心,在地方上留下許多昔日的耳目、爪牙,由他在長安遙控。

並以籌措路費為由,接受了當地權貴所送錢財上千萬錢!

不久,他為非作歹的事情敗露,公孫弘親自上書揭露其罪行,郭解最終沒有逃脫懲罰,被滿門抄斬。

這對於當時各地豪強不義、為富不仁者不啻為一次血淋淋的威懾、警告。

在強製遷徙豪商大戶的政策刺激下,茂陵邑很快發展起來,不久就形成一個相當規模的附屬性城市。

由於入遷豪強大多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他們安定下來後積極投資工商業及周邊農業,使該地區經濟有了質變性的大發展,不但為城市本身發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亦為茂陵建設提供了資金、後勤、服務等保障,他們當中甚至有人直接從事建陵物資的販運投機活動。

在政治上,這些外來大戶豪強積極與長安政治官僚牽線搭橋,依托新的靠山,提高其政治地位。

而長安名流亦以居“富甲天下”的茂陵新區為時尚,大批遷居於此。

到茂陵邑最繁榮的時期,其人口竟達27萬—28萬,住戶有六萬戶以上。

依據《漢書·地理誌》的統計,這比長安內城的人口還要多。

《三輔黃圖》卷四記載:“茂陵富民袁廣漢,藏鏹巨萬,家僮八九百人。

於北邙山下築園,東西四裏,南北五裏,激流水注其中。

構石為山,高十餘丈,連延數裏。

養白鸚鵡、紫鴛鴦、犛牛、青兕,奇獸珍禽委積其間。

積沙為洲嶼,激水為波濤,致江鷗海鶴孕雛產彀,延漫林池;奇樹異草,糜不培植。

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這種種豪侈情景,著實也讓武帝眼紅,後治罪廣漢誅其家而沒收其園,鳥獸草木,皆移入當時的皇家中央公園——上林苑中。

茂陵之富,可見一斑。

邑中富家連綿,其子弟更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輩。

這幫闊少不學無術,終日鬥雞走狗,尋歡作樂,“五陵子弟”漸漸成為當時紈子弟的代名詞、同義語。

所謂“五陵”是指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及後來的昭帝平陵,再加上最富庶、繁榮的茂陵邑。

茂陵邑為五陵之冠,還因為其吸引了當時一大批文人學士。

文豪司馬相如、史學家司馬遷、思想家董仲舒等,他們都曾長居於此,地以其名也更加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