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海光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中有雲:“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老祖宗很多年前就告訴過我們,莫急功勿近利,於人於己毫無益處。但在一個浮躁的社會中,難免有人為了目的而失去耐心,失去思考和想象的時間。誰都想走捷徑,想拿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所有人都去走捷徑了,捷徑也就沒了意義。
戴維斯杯亞大區第2輪,中國隊2:3不敵烏茲別克斯坦,家門口飲恨。輸球不算新聞,技不如人沒話說。倒是張擇賽後“外教不見了,又回到本土教練身邊”的一番話值得我們沉思,去年一窩蜂的外教風不見了,沒了全運會,各地方似乎也失去了耐心和投入。急功近利,一次又一次地折磨著中國網球。如此走走停停,想進步近乎癡人說夢。
烏茲別克斯坦並非什麼強隊,唯伊斯托明一人支撐而已。4年前,公茂鑫/李也曾在戴杯中戰勝過伊斯托明/杜斯托夫。但4年後,曾致力打進男雙前100位的公茂鑫/李卻輸了個0:3。你進我退,高下立判。
這不是中國男網小夥子們的最佳狀態,他們的潛能也遠非這些,可惜沒人調教。去年恰逢全運會年,江蘇、上海、天津等地大肆招募外教,小夥子們實力和排名大有長進。如果一條道走下去,或許用不著5年,中國男網也許有質的變化,並就此走上正軌。
全運會結束後,小夥子們又紛紛回到了本土教練的訓練模式中。這裏沒有批評本土教練的意思,他們也確實努力了,但他們現有的能力確與網球這樣一個高度職業化的項目不符。網管中心也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聽說他們今年嚐試將經費直接下發給重點球員手中,後者可以自行組建團隊。網管中心到底給了多少錢,我不清楚,但應該不會太多,隊員們都得省著點用。
看看咱們的男一號張擇,雖請了一名瑞典外教,但卻隻是打零工的,這次戴杯也沒能跟來。用張擇的話說,“像我目前世界排名還不高,用不著組建一個團隊時時跟著我。我請的瑞典外教隻是在賽期比賽的時候帶我。”這話有點意思,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屬同一哲學範疇。沒有好的團隊便沒法提升排名,沒有高排名便沒法組建好的團隊。那,到底該先有哪一個呢?
看似無解,但找來張擇、吳迪等人一年來的排名對比,答案或許並不難找。全運會的緣故,去年大興外教風,有錢的省隊請倆,沒錢的請一個,男網小夥子們享受了一把職業球員的感覺。新風氣帶來新變化,排名、信心、甚至英文水平大有提升。
去年5月份,張擇的單打世界排名一度來到第148位。這其中有外教克萊布的功勞,後者曾帶過卡普裏亞蒂和達文波特等人。張擇甚至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在兩年內打進前100位。去年上海大師賽期間,張擇甚至有機會跟費德勒一起搭檔出戰雙打。2012年下半賽季到2013年上半年,張擇的世界排名一度穩定在150位左右。全運會後,外教離去,團隊解散,瞬間回到第三世界,排名則急劇下滑,至年底時,張擇排名已跌出了250位。至4月份,排名雖有回升,但仍未進到前200位。
與張擇相比,吳迪全運年的“國際化”更徹底,體能教練也是老外,很大程度上修補了他1.73米的身高劣勢。全運會前2個月,吳迪的排名急速升至第161位。全運會後,吳迪排名同樣下滑,直奔250位而去。還有我們的第一男雙,也已今非昔比。公茂鑫一年前還能在300多位徘徊,如今已在700位開外。李一年前曾打進過400位,今年2月的排名則跌至847位。
不受重視,沒有讚美的後果會怎樣呢?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兩杯水,一杯每天都讚美它,一杯對其盡吐惡言。時間一長,第一杯更為清澈,第二杯則漸趨渾濁。
水且如此,況乎人矣。
重視全運會自然不是錯,但前後投入如此大的落差實則是對隊員們的不尊重,也是對這個項目的不尊重。職業網球很大程度上是高投入堆出來的,至少全運會年大家看到了成效。3年後,我相信各省隊還會加大投入,隻可憐了這撥隊員,他們的職業生涯能有幾個3年。
男網本不易,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