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科學研究,最關鍵的是對方法的自覺,重視對毛澤東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本身的研究,反映了這一學科發展的成熟程度。作者在《重新認識毛澤東》一書中,把毛澤東研究的方法作為主題進行探討,既反映了毛澤東學這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的日趨成熟,更意味著作者本人對於自己毛澤東研究的一種深刻認識。這種自我認識反映了作者學術自我意識的成熟,將成為促使自己的科學研究邁向一個新的高度的曆史和邏輯起點。事實也正是這樣。近10年來作者在本書所展示的毛澤東研究的四個方向上所作的努力,奠定了他深化毛澤東研究的堅實基礎,通過對自己科研經驗的這種自我反思和經驗總結,通過這種全方位的方法論反思,作者的毛澤東研究必將創造出一個新的局麵。據我了解,該書所討論的許多重大問題已構成作者研究毛澤東的思維集中點,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都有可能形成一些可喜的成果。例如,作者對於毛澤東鄧小平比較研究的思考,不僅呈現為我們共同完成的《毛澤東鄧小平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這部3卷150萬字的著作(作者在這部著作中擔任下卷主編並參與整個課題的總體設計),而且一部《毛澤東鄧小平社會發展理論比較研究》正在誕生。再例如,作者對於建構毛澤東學問題的思考也在漸趨成熟,一部《毛澤東學理論與方法》也將不日完成。他勤於筆耕、善於思考、一心為學術的執著態度,他在毛澤東學論壇上所取得的前期成就,他對毛澤東研究的清醒自我意識,連同他《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一書的成功,使出版社把寫作《鄧小平“一國兩製”理論研究》、《走向崇高——共和國英雄群體的精神世界》等書的重任非常信任地交給了他。作為他的導師、作為理論戰線上的一名老兵,我同許多關心毛澤東、鄧小平研究的同仁、朋友一樣,期待著這些成果的早日麵世。

1998年7月16日於山東大學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