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的“毛澤東學”論壇上,一批才思敏捷、思路開闊、視角新穎、銳意進取、勤於筆耕、成果豐碩的青年學者逐漸被大家所公認,王立勝同誌就是其中的一位。或許是齊魯文化的綿延流傳,塑造了他鍥而不舍追求學術真理的明道精神;或許是沂蒙山區“山”的文化性格的浸潤,培育了他吃苦耐勞、不知疲倦、崇尚實幹的學術執著;或許是十幾年正規的現代文明教育特別是研究生階段嚴格的學術訓練,賦予了他精心於學術研究的現代意識;或許是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迫切需要,以及作為現代知識分子的使命感,激發了他對於學術研究的強烈責任意識,這一切因素的綜合作用,使他的毛澤東學研究,既表現出了自從入門以後的曆史持續性,又體現出了獨具特色的個性特征。

1988年9月,當一張碩士研究生入學通知書把他從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故居旁邊的一所中學召喚到山東大學哲學係時,這位具有沂蒙山品格的青年人,便開始了跟隨我研究毛澤東的學術生涯,而那時,正是毛澤東研究備受冷落的時候,有些好心人甚至提醒他要準備著研究生畢業變成失業。可這一切不僅沒有把他從毛澤東研究的隊伍中拉出來,而且激發和增強了他對毛澤東研究的濃厚的興趣、毅力和才智。入學第一學期的作業《略論毛澤東對實踐唯物主義的邏輯發展》就被《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刊用,從此以後,他在毛澤東學研究領域的辛勤耕作,不斷地表現為一係列的毛澤東研究的論文和著作。

在近10年的時間裏,他不僅出版了40多萬字的個人專著《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而且與人合作出版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當代社會》《毛澤東的政治哲學》《毛澤東的大行政觀》《中國當代哲學》等10多部著作,還發表了100多篇論文。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會的承認。1993年12月他因撰寫《論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貢獻》一文,而被邀請參加了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為紀念毛澤東百周年誕辰而召開的全國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研討會。1994年他撰寫的《鄧小平的發展理論探析》一文獲全國黨校係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一等獎,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黨校校長胡錦濤同誌親自頒獎。1995年12月他的著作《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和論文《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分別獲山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山東省第十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同年,他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經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確定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作為立勝的導師,對於他所取得的這些成績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對於一位青年學者來說,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奉給社會這麼多科研成果,的確值得慶賀,但他始終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常對我說:這些成果的取得要歸功於老師的精心指導,要歸功於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要歸功於學術界和出版界的朋友們的信任和幫助。正是這種謙虛的態度再加上自強不息的精神,使他在毛澤東研究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厚重的腳印。

《重新認識毛澤東》一書是立勝獻給毛澤東學界的又一厚重禮物。當他在盛夏酷暑中把這部40多萬字的書稿清樣遞到我手中並要我作序時,我的心感到沉甸甸的,他奮力拚搏的人生態度、不懈追求的執著精神,又一次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很快讀完了書稿。這部書稿不僅引發了我對立勝近10年來在毛澤東學研究這條道路上勤奮探索的一些斷想,於是有了上麵的一些感言,而且使我體會更深的是他的毛澤東研究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在不斷地提供研究成果的同時,開始從理論和方法的高度對毛澤東學的曆史、現狀和趨勢進行整體的反思,並試圖通過這種反思尋找毛澤東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維度和新視野。他認為,這種反思是推動毛澤東學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