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談判中的較量
●毛澤東解釋說:“他們為扣留一萬個俘虜奮鬥,就死掉了3萬多人。”
●毛澤東宣布:“我們願意立即停戰,剩下的問題待將來去解決。”
●毛澤東、周恩來致電金日成:“準備在遣返戰俘問題上做一讓步,以爭取朝鮮停戰。”
● 談判中的較量雙方交換戰俘有關資料
1951年12月,朝鮮戰場停戰談判進入第四議程:關於遣返戰俘問題。
12月12日,討論戰俘的安排問題的小組會開始。經李克農與喬冠華商議,中朝代表團派出李相朝和柴成文作為該小組談判代表,對方出席的是海軍少將李比和陸軍上將希克曼。
中方談判代表團很快闡明自己的立場,按照《日內瓦戰俘公約》中“戰爭結束後戰俘應該毫不遲延地釋放和遣返”規定的辦理。
會議一開始,中方代表便根據李克農、喬冠華的指示,提出停戰以後立即遣返戰俘的原則。但對方拒絕對此表明態度,堅持必須首先交換戰俘名單。
在這個問題上,美方表現得十分頑固。美軍主張“一對一遣返”、“自願遣返”。
所謂有“一對一遣返”,意味著美方將扣留我方10餘萬被俘人員。所謂“自願遣返”,看來很民主,實質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在美軍手裏的戰俘,怎麼能表達“自願”呢?實質是強迫扣留。所以爭論的焦點是全部遣返還是強迫扣留。
美方代表雖然沒有公開反對中國和朝鮮的立場,卻在心裏打著小算盤。
美國方麵很清楚,對於有數以千萬計兵源的中國來說,為數極少的戰俘從軍事上講沒有很大價值,隻有美國情報部門和心理戰部門對此加以注意。
隨著戰爭形成僵局和談判開始,美國政治家對戰俘問題越來越關注。
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艾奇遜後來回憶說:
這個問題不僅是促成敵我之間,而且也是促成國務院和國防部之間的一個重大爭執點……為了保證敵方所收容的戰俘的返回,五角大樓卻讚成將北朝鮮和中國戰俘及被拘留的平民一並遣返而不管他們的意願。
美國軍人從軍事的角度考慮問題,感到為了戰俘問題拖延戰爭並付出重大傷亡“得不償失”。當時,美國的政治家卻認為,朝鮮戰爭是“自由世界”同“共產黨世界”之間的一場前哨戰,應鼓勵包括投降者在內的戰俘都逃離“鐵幕”。
艾奇遜大力宣揚:“共產黨士兵一落到我們手裏就可以逃亡,這點對共產黨是有威懾作用的。”
同時,美國官方還想通過所謂“大多數被俘者不願遣返”的這場人為製造出的話劇,在全世界麵前醜化共產黨領導的國家。
由於美方故意設置障礙,戰爭雙方戰俘遣返的談判漫長而艱難。他們先是從技術層麵進行破壞,經常擅自宣布休會,使談判無法進行。
經過一周僵持後,李克農提議可以先交換戰俘資料,毛澤東回電表示同意,同時估計到美方必有一番反宣傳,要求準備反擊。
12月18日,雙方交換了戰俘資料,中朝方麵稱現拘留戰俘115萬多人,其中美軍3192名,英國等盟國戰俘1216人,南朝鮮7142人。
美方交出132萬多名戰俘的名單,其中包括中國人207萬多人,另外還有6000名拘禁的平民。
根據朝中方麵的內部統計,被俘軍人總數最高不過11萬人左右,其中人民軍9萬餘人,美方將許多抓到的朝鮮平民和義勇隊成員也當成了戰俘。
雙方的被俘人員,絕大部分是在戰爭第一年雙方拉鋸式的爭奪戰中俘虜的。朝鮮人民軍戰俘主要是在美軍仁川登陸後的撤退中被俘者。誌願軍被俘人員,主要是第五次戰役後期撤退時第三兵團的失蹤者。
中朝方麵抓獲戰俘的數量其實並不少,僅誌願軍在8個月的運動戰期間抓獲戰俘便有36萬人,其中美軍6000多人,朝鮮人民軍在戰爭初期的南進中也俘虜了數萬戰俘。
不過停戰談判前中朝軍隊未考慮到交換戰俘問題,對俘虜還采取過去革命戰爭中的方式,對部分人加以釋放,多數朝鮮籍俘虜還被補充入人民軍,加上因“聯合國軍”飛機轟炸、看管不嚴和供應困難造成的失散和死亡嚴重。
交換戰俘材料時,中朝戰俘營中隻剩下115萬多名戰俘,其中美英等非朝籍戰俘4417人,南朝鮮軍戰俘7142人。雙方交換戰俘資料後,“聯合國軍”代表經研究後聲稱,對中朝方麵拘押的戰俘如此之少表示“震驚”。
美方宣布,當時“聯合國軍”已有12萬人失蹤,南朝鮮軍則有88萬人失蹤,並認為失蹤者中絕大多數已被俘。
美方還抓住1951年6月朝鮮廣播電台紀念戰爭一周年時公布過俘敵65萬人的數字,要求對其他5萬多戰俘的下落做出解釋。
中朝方麵則說明大批戰俘在談判前已被釋放,並列出美國方麵的一些報道作為證據,就此要求隻能將現在關押的戰俘全部交換。
從1951年12月1日談判進入關於戰俘遣返問題,到1952年11月,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雙方幾乎沒有達成任何有意義的協議。
戰俘問題,成了停戰談判的難點。美方公然違背《日內瓦戰俘公約》的基本原則,他們的荒唐方案,理所當然遭到中國政府和朝鮮政府的當然拒絕。
這樣,朝鮮戰爭進入邊談邊打的階段。喬冠華等人提出新方案
1952年1月3日,在聯合國大會政治委員會的會議上,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提出一個加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建議。
在這個建議中,蘇聯除主張聯合國大會取消集體措施委員會這個擴大侵略戰爭的陰謀組織之外,並建議考慮消除目前國際緊張局勢和建立國際友好關係的措施問題,而首先是為幫助朝鮮停戰談判獲得順利結束,所應采取的措施問題。
在美國繼續蠻橫無理地阻撓與拖延朝鮮停戰談判,並在其本國及附庸國家中加緊擴軍備戰活動,而繼續製造國際緊張局勢的情形下,蘇聯政府進一步爭取和平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
順利完成朝鮮停戰談判,實現朝鮮停火,是中朝人民和蘇聯人民一貫努力和爭取的目標,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一致的、迫切的要求。
在朝鮮實現停火,不但將使朝鮮問題有可能得到和平解決,並且也將由此而打開和平解決遠東其他問題和消除世界緊張局勢的道路。
在朝鮮停戰談判開始以來,朝中方麵的代表始終表現了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達成協議的精神。但是盡管如此,朝鮮停戰談判卻由於美方采取了種種可恥的方法進行阻撓和拖延,以致進行了半年之久,還沒有成功。
美方這種拖延談判的蠻橫無理的態度,曾遭受到中方代表及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嚴厲斥責,並引起美英人民的普遍憤怒及其同盟國家的不滿。
當時,《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