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尾
這次晉汾一帶暑假的旅行,正巧遇著同蒲鐵路興工期間,公路
被毀,給我們機會將三百餘裏的路程,慢慢的細看,假使坐汽車或
火車,則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停留的機會,我們所錯過的古建,是如
何的可惜。
山西因曆代爭戰較少,故古建築保存得特多。我們以前在河北
及晉北調查古建築所得的若幹見識,到太原以南的區域,若觀察不
慎,時常有以今亂古的危險。在山西中部以南,大個兒鬥栱並不希
罕,古製猶存。但是明清期間山西的大鬥栱,栱鬥昂嘴的卷殺,極
其彎矯,斜栱用得毫無節製,而鬥栱上加入纖細的三福雲一類的無
謂雕飾,允其曝露後期的弱點,所以在時代的鑒別上,仔細觀察,
還不十分擾亂。
殿宇的製度,有許多極大的寺觀,主要的殿宇都用懸山頂,如
趙城廣勝下寺的正殿前殿,上寺的正殿等,與清代對於殿頂的觀念
略有不同。同時又有多種複雜的屋頂結構,如霍縣火星聖母廟,文
水縣開柵鎮聖母廟等等,為明清以後官式建築中所少見。有許多重
你是人間四月天
要的殿宇,簷椽之上不用飛椽,有時用而極短。明清以後的作品,
雕飾偏於繁縟,尤其屋頂上的琉璃瓦,製瓦者往往為對於一件一題
雕塑的興趣所驅,而忘卻了全部的布局,甚悖建築圖案簡潔的美
德。
發券的建築,為山西一個重要的特征,其來源大概是由於穴居
而起,所以民居廟宇莫不用之,而自成一種特征,如太原的永祚寺
大雄寶殿,是中國發券建築中的主要作品,我們雖然懷疑它是受了
耶蘇會士東來的影響,但若沒有山西原有通用的方法,也不會形成
那樣一種特殊的建築的。在券上築樓,也是山西的一種特征,所以
在古劇裏,凡以山西為背景的,多有上樓下樓的情形,可見其為一
種極普遍的建築法。
趙城縣廣勝寺在結構上最特殊,所以我們在最近的將來,即將
前往詳究。晉祠聖母廟的正殿,飛梁,獻殿,為宋天聖間重要的遺
構,我們也必須去作進一步的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