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勝利竣工
●陳毅在讚頌十三陵水庫的詩中寫道:“為問誰是建庫者,答言工農兵學商。”
●十三陵水庫的建成,開創了農田水利建設的新局麵。不僅洪澇災害基本解除,也為農田灌溉奠定了基礎,使農業生產得以迅速的發展。
●彭真說:“這次十三陵水庫工地,不僅是一個建設工地,也是一個很好的進行義務勞動的共產主義學校。”
● 勝利竣工
十三陵水庫勝利落成
1958年6月30日,經過160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東起蟒山,西依汗包山,長627米、高29米的十三陵水庫,在黨中央、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懷領導下,在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勝利竣工。
7月1日,在水庫大壩中央,舉行了落成典禮,陳毅為水庫剪彩,彭真市長到會講話表示熱烈祝賀。
10萬水庫建設者和北京來的劇團、歌舞團等,一起在壩上壩下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是日之夜,燈火輝煌,五顏六色的焰火,騰空躍起,把水庫照得五彩斑斕。
至此,全體參加水庫勞動的建設者們為黨的三十七周年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大廈奠定了一塊基石,
也是為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的領袖風範、為人民群眾改造山河、創造人間奇跡的英雄氣概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據統計,分批分期來水庫工地勞動的約有40萬人,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國家機關和市縣機關幹部;有駐軍解放軍、大中學校師生、郊區農民、廠礦技術工人、財貿職工、文藝工作者、作家、詩人;還有外國來賓、各國駐京的外交使團、國際友人等。
粗略地統計,參加修建十三陵水庫的黨政軍民、工農兵學商,不下40萬人,這是水庫工程能夠高質量、按設計完成的重要保證。大家在一起,戰嚴寒、鬥酷暑,以最大的幹勁,投入戰鬥。從領導到群眾,從軍官到士兵,上下一條心,一股勁,一定要修好水庫。
正如陳毅在讚頌十三陵水庫的長詩寫道:
壩堤遠望半天橫,近看斜壁數十尋。
四十萬人大會戰,巨工五月便期成。
水庫揭幕耀輝光,參加勞動姓字香。
為問誰是建設者?答曰工農兵學商。
部隊參加修水庫,優良傳統大發揚。
軍民共矢移山誌,猶似當年在戰場。
星月淡淡上工地,赤日炎炎午不回。
萬眾突然齊呐喊,中央同誌勞動來。
外賓結隊荷鍬至,各國使節揮汗忙。
對我同情應申謝,一分勞動一分光。
人民定都傍燕雲,八載建設真辛勤。
接連水庫挨班次,官廳懷柔到明陵。
京郊從此水歸漕,旱澇無憂慰爾勞。
處處農田排灌好,多快好省看新苗。
水利工程大中小,土洋結合到處聞。
期年全國水利化,豈止一處十三陵。
全國各項皆並舉,百花齊放大爭鳴。
政治務虛已卓絕,勞動鍛煉最惠人。
幾處洶洶布戰雲,我以建設奠和平。
任何局勢可扭轉,掌握命運在人民。
天上星月正交輝,地麵紅燈夜不吹。
此是慶功歡樂夜,萬人歌舞不須歸。
風吹水動生雲氣,四麵峰巒罩落霞。
江山信美真吾土,花開遍地看中華。
六億人口世無儔,打敗群頑如水流。
而今對準自然界,上天入地逍遙遊。
彭真在竣工典禮上講話
1958年7月1日,在十三陵水庫上舉行了水庫竣工典禮,當時的北京市長發表了熱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講話。他說:
現在,我們慶祝十三陵水庫的建成。這座水庫,曾經有些人認為我們不能在洪水季節到來前建成,可是由於我們大家鼓足了幹勁,和有關地方、單位的積極協作與支援,克服了各種困難,終於在洪水到來前建成了。這是我們首都人民在黨的傾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躍進中,取得的巨大勝利之一。現在慶祝我們的勝利。
十三陵水庫是我們用光榮的義務勞動,大家用自己的雙手,經過了160個晝夜苦幹建設起來的……大家在義務勞動中表現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的精神和風格。隻要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各個戰線上,都繼續發揚這種苦幹精神和高度的積極性,都堅持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我們就一定能夠在主要的工業產品產量方麵,提前趕上和超過英國,一定能夠盡快地把我國建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彭真特別提到說:
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是這次建設工程的主力,他們不僅是戰鬥中的英雄,也是勞動中的模範,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模範。
在那些戰鬥的日日夜夜,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頌的事跡。
在這個工地上,湧現出了眾多英雄模範人物:有單臂英雄李世璽;永不知疲倦的老黨員肖德芝;鋼鐵突擊隊十八勇士;七姐妹;九蘭組等。先進集體有3萬個。各種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2萬多名。
水庫收尾階段,總指揮部布置了各單位的評功授獎活動。
中央國家機關指揮部所屬有6個大隊榮獲了“先進大隊”的稱號,24個中隊和329個小隊獲得了“先進集體”的獎狀。
8月4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召開大會,向參加十三陵水庫義務勞動的各機關單位頒發了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十三陵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授予的錦旗,並召開慶功表彰大會。
在水庫建設的那些日子裏,領袖與人民水乳交融,體現了艱苦奮鬥、眾誌成城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十三陵水庫的建成,開創了農田水利建設的新局麵。廣大的農民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遵照毛澤東“水利是農業命脈”的教導,把興修水利當成發展農業生產的關鍵。也為農田灌溉奠定了基礎,使農業生產得以迅速的發展。
人民創造了一個奇跡
十三陵水庫是黨和政府發動群眾采用義務勞動的方式修建的。攔洪大壩、進水塔、輸水管道、發電站、溢洪道,是十三陵水庫全部樞紐工程,總庫容8100萬立方米。
全部工程共完成土石方總工作量296萬立方米,用工870萬個工日,投資1686萬元。但它的全部造價隻花了400餘萬元,主要用於拆遷安置了5個村的農民及修水庫的用料、用電、用油和工具等。
這個離北京城50公裏的巨大工程,按常規,勘測、設計、準備和施工需要幾年,但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潮中,北京人民以極大的勞動熱情投入十三陵水庫的修建。通過邊勘測、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的方式,隻用半年的工夫,建設就完成了。
等待失敗的人落了空,農民們殷切盼著製服洪水的願望實現了。這是一麵鮮紅的旗幟,是首都人民大躍進的標誌,也顯示了中國人民扭轉乾坤、氣吞山河的英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