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1 / 1)

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蒙古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大汗蒙哥領兵十萬,進攻四川;其弟忽必烈,領兵十萬進攻鄂州;另一路由雲南入廣西,攻占湖南。

頓時,南宋朝野一片混亂,民心惶惶,皇上宋理宗急命令各地製司進兵救援,並命令右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督諸軍援鄂州!......

十一月,鄂州城外大霧茫茫,守城將軍張勝站在城樓,指揮兵卒不停的向城樓搬運滾石,木頭,箭羽運往城樓,準備再和元軍決一死戰!巳時時分,陽光破霧而出,城外元軍排兵布陣一覽無餘,隻見元軍旌旗飛舞,刀槍林立,戰馬嘶鳴,隊容整齊......回頭看見守城軍士,士氣低落,疲憊不堪,打將軍張勝不禁暗自歎息!

軍士已經缺糧一天了,運糧官一去至今未歸,這如何去和元軍交戰呀?張勝將軍此時心裏萬分焦急!

“將軍!城東的壓雲亭,發現有元軍!”一個兵卒前來稟告。

原來,那壓雲亭中,正是元軍主帥忽必烈,他正在窺探鄂州城內的軍情。守城將軍張勝來到東城城樓,看見元軍主帥肆無忌憚向城內張望,不禁怒火中燒,大聲喝道:“弓箭射之!”

在幾個身強力壯的弓弩手奮力向壓雲亭射去!無賴是仰射,隻見箭羽紛紛落在壓雲亭前麵的山坡上......

“哈哈哈!......”山上的元軍見狀,大笑不停。

守城將軍張勝見元軍如此囂張,心情急躁起來,拔劍大聲吆喝:“誰敢出去挑戰元軍?!”

“舅舅!......侄兒願往!”

尋聲看去,隻見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少年將軍,怎生長相?

方口唇,粗濃眉,腰粗背圓,頭戴纓盔,身披鎧甲,手拿鋼槍,腰掛寶劍,行則勁風急刮,靜則泰山壓鬥!他就是小將軍“鄭虎臣”。

“擂鼓助威!”守城將軍張勝打叫道。

隻聽得鼓聲大作,城門大開,隻見鄭虎臣夾著一匹白馬,手提鋼槍,領著兵卒殺出城來!元軍見城內兵卒殺來,急忙迎戰,隻見元軍陣中一個滿臉胡須,手提大刀的大將出來應戰!

隻見鄭虎臣並不搭話,舉槍便向那人麵門刺去!那蒙古將軍舉刀一檔,隻聽得“哐啷”一聲,刀槍碰在一起!鄭虎臣抽槍,斜刺元軍將軍的左脅,那蒙古將軍身手也不弱,左手順勢一撈槍杆,將鄭虎臣的槍杆夾在腋窩!於是,二人在馬背上你拉我扯,互不相讓!

這邊宋軍見狀,一小將急忙打馬出來相助!可元軍見狀,也一起衝殺過來!......

鄭虎臣見如此,形式對己不利!於是挪出右手,拔出寶劍向那元軍將軍右手砍去!那元軍將軍見狀,慌忙扔掉槍杆躲避!可是已來不及了,鄭虎臣一劍看中了那人的前胸,一頭栽下馬去,死了......

鄭虎臣急忙領著軍士退入城去.......

如此,元軍主帥忽必烈大怒,命令元軍晝夜不停的攻打鄂州。而鄂州守城軍士也拚命堅守,幾日下來,元軍卻未拿下鄂州城池!

一日,守城將軍張勝正在指揮軍士修整城牆,突然一傳令兵前來稟告:“將軍!......右丞相賈大人在中軍召見!”

於是,守城將軍張勝突圍前去拜見右丞相賈似道,可是,守城將軍張勝卻並知道,等著他的卻是一場血腥的厄運......

隻見張勝剛走進中軍帳營,準備叩拜右丞相賈似道。卻見右丞相賈似道對著守城將軍張勝大喝:“將反賊張勝拖下去!砍了!!”

守城將軍張勝被右丞相賈似道弄懵了!慌忙跪地問道:“丞相!張勝在鄂州拚死堅守!為何又出成了反賊?”

“哼!......你居然敢與元軍主帥忽必烈修降書!還說不是反賊?拉出去立刻斬首!”右丞相賈似道喝道。

“大人!.....我冤枉呀!那隻是詐降,是計謀呀!”守城將軍張勝呼喊道。

寒冬臘月,濃霧茫茫,在鄂州城郊外一個偏僻的山凹中,隻見一個人跪在一堆新墳前,失聲痛哭:“舅舅呀!......侄兒今後一定為你報仇!”

..........

十二月初,大汗蒙哥在四川中箭身亡!元軍士氣動搖,於是大汗之弟忽必烈便命令撤軍。然而,在此有利的形勢下,右丞相兼樞密使的總督軍賈似道,不趁勢追擊,竟然向元軍求和,要求劃江而治,歲奉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向蒙古軍乞和,一邊又向朝廷邀功請賞!

令人可笑的是,皇上宋理宗居然聽信了賈貴妃(賈似道的姐姐)的甜言蜜語,重賞賈似道!從此,賈似道權利可謂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朝裏朝外更是目中無人,橫行霸道,圈地占舍,欺男霸女,無所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