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緣沉吟了一下,說:“大明王,那猴子畢竟是玉帝從佛門借來的,猴子萬一說了什麼不該說的,透露出了一切蛛絲馬跡,佛門怕也脫不了幹係。”
孔宣笑了笑,說:“即便知道了,道家又能拿佛門怎樣?人家有兩個聖人,道教能怎樣?猴子的一切案底,佛門隻要全部甩給玉帝,然後隨便給一個說法,道家自然會就坡下驢。可是玉帝就麻煩了,蟠桃園從來都不是玉帝一個人的財產,他竟然讓人給毀掉了大半,一旦這個消息走漏了,怕是女媧娘娘也保不了他。好在玉帝命好,他有一個好外孫,二郎神楊戩,更妙的是,那楊戩還是道家門徒。於是楊戩出手,拿下了猴子。”
“我在九州聽說那二郎神和玉帝的關係並不和諧,為什麼會在關鍵的時候出手相助呢?”
“嗬嗬,那隻是表象罷了,是他們舅甥故意做給別人看的。楊戩是玉帝最後的法寶。”
“何以見得?”
“人神結合的後代,有幾個有好下場的?楊戩不僅功成名就,還封了神,又在灌江口建立了自己勢力,一千二百草頭神和一條神狗,郭伸直健二將,康張姚李四太尉,通背猿猴洪烈,這股力量,沒有玉帝的扶持,他楊戩能輕易地得到?”
淩羽點點頭,沉吟了一下,說:“道家的聖人至少有三位,加上女媧大神就有四位,為什麼要懼怕佛門,所謂的痛腳並不是什麼理由,殺了他們,痛腳就不會再痛。”
“聖人更懂得保護自己,都已經是聖人了,為什麼要把自己送上戰場,聖人輸不起。當年道教在九州開展,為什麼會引入接引和菩提,就是為了以防萬一!四打一,在加上道祖的一氣化三清,就是六打一。沒有絕對的勝算,聖人是不會出手的。”
“那猴子被抓之後呢?”
“玉帝竟然殺不死猴子……”
淩羽的心中不禁莞爾,一切和傳說都是一樣的。水緣插口,說:“殺不死的話,玉帝隻能把猴子還給佛門了?這是玉帝最好的選擇。”
“不錯,祭司大人看的明白,不過猴子毀掉蟠桃園之後去了一趟兜率宮。”
“那又怎樣?”
“兜率宮裏沒有人。”
“猴子吃了道祖的仙丹。”
“本王覺得猴子必然吃了,不過這並不重要,他隻要去了,就夠了。猴子也不傻,玉帝的局是蟠桃園裏沒有人,道祖的局中局是兜率宮裏沒有人,你吃不吃不重要了,仙丹丟失已是必然了,猴子偷仙丹的罪名已經成立了,既然已是定局,為什麼不吃,連這點便宜都不占,那鍋不等於白背了。”
“道祖就是以仙丹丟失為理由,把猴子從玉帝的手中帶走了?”
“當然了。”
“然後呢?”
“佛門不想要猴子死掉,道教也不想。”
“此話何意?”
“蟠桃園會被一隻猴子毀掉,玉帝究竟想要搞什麼?他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用蟠桃控製天下嗎?是不是玉帝身後還有人?這一切的來龍去脈隻能在猴子身上找線索,可是研究了半天,卻什麼也沒有得到。無奈之下,道家決定放長線釣大魚,就把猴子給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