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 士

瑞士有“歐洲的公園”之稱。起初以為有些好風景而已;到

了那裏,才知無處不是好風景,而且除了好風景似乎就沒有什麼

別的。這大半由於天然,小半也是人工。瑞士人似乎是靠遊客活

的,隻看很小的地方也有若幹若幹的旅館就知道。他們拚命地築

鐵道通輪船,讓愛逛山的愛遊湖的都有落兒;而且車船兩便,票

在手裏,愛怎麼走就怎麼走。瑞士是山國,鐵道依山而築,隧道

極少;所以老是高高低低,有時像差得很遠的。還有一種爬山鐵

道,這兒特別多。狹狹的雙軌之間,另加一條特別軌:有時是一

個個方格兒,有時是一個個鉤子;車底下帶一種齒輪似的東西,

一步步咬著這些方格兒,這些鉤子,慢慢地爬上爬下。這種鐵道

不用說工程大極了;有些簡直是筆陡筆陡的。

逛山的味道實在比遊湖好。瑞士的湖水一例是淡藍的,真正

平得像鏡子一樣。太陽照著的時候,那水在微風裏搖晃著,宛然

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著陰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濛濛的,

水天混在一塊兒,人如在睡裏夢裏。也有風大的時候;那時水上

便皺起粼粼的細紋,有點像顰眉的西子。可是這些變幻的光景在

第一輯 歐遊雜記

岸上或山上才能整個兒看見,在湖裏倒不能領略許多。況且輪船

走得究竟慢些,常覺得看來看去還是湖,不免也膩味。逛山就不

同,一會兒看見湖,一會兒不看見;本來湖在左邊,不知怎麼一

轉彎,忽然挪到右邊了。湖上固然可以看山,山上還可看山,阿

爾卑斯有的是重巒疊嶂,怎麼看也不會窮。山上不但可以看山,

還可以看穀;稀稀疏疏錯錯落落的房舍,仿佛有雞鳴犬吠的聲

音,在山肚裏,在山腳下。看風景能夠流連低徊固然高雅,但目

不暇接地過去,新境界層出不窮,也未嚐不淋漓痛快;坐火車逛

山便是這個辦法。

盧參(Luzerne)在瑞士中部,盧參湖的西北角上。出了車

站,一眼就看見那汪汪的湖水和屏風般的青山,真有一股爽氣撲

到人的臉上。與湖連著的是勞思河,穿過盧參的中間。河上低低

的一座古水塔,從前當作燈塔用;這兒稱燈塔為“盧采那”,有

人猜“盧參”這名字就是由此而出。這座塔低得有意思;依傍著

一架曲了又曲的舊木橋,倒配了對兒。這架橋帶頂,像廊子;分

兩截,近塔的一截低而窄,那一截卻突然高闊起來,仿佛彼此不

相幹,可是看來還隻有一架橋。不遠兒另是一架木橋,叫龕橋,

因上有神龕得名,曲曲的,也古。許多對柱子支著橋頂,頂底下

每一根橫梁上兩麵各釘著一大幅三角形的木板畫,總名“死神的

跳舞”。每一幅配搭的人物和死神跳舞的姿態都不相同,意在表

現社會上各種人的死法。畫筆大約並不算頂好,但這樣上百幅的

死的圖畫,看了也就夠勁兒。過了河往裏去,可以看見城牆的遺

跡。牆依山而築,蜿蜒如蛇;現在卻隻見一段一段的嵌在住屋之

間。但九座望樓還好好的,和水塔一樣都是多角錐形;多年的風

吹日曬雨淋,顏色是黯淡得很了。

歐遊雜記

冰河公園也在山上。古代有一個時期北半球全埋在冰雪裏,

瑞士自然在內。阿爾卑斯山上積雪老是不化,越堆越多。在底下

的漸漸地結成冰,最底下的一層漸漸地滑下來,順著山勢,往穀

裏流去。這就是冰河。冰河移動的時候,遇著夏季,便大量地溶

化。這樣溶化下來的一股大水,力量無窮;石頭上一個小縫兒,

在一個夏天裏,可以讓衝成深深的大潭。這個叫磨穴。有時大石

塊被帶進潭裏去,出不來,便隻在那兒跟著水轉。初起有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