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說得好,樂,原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隻知工作,而無娛樂,那人生該有多乏味,生活的花朵又怎能綻開,又如何絢麗?勸告那些有工作狂傾向的朋友,不妨在八小時以外安排些休閑活動給自己,既要工作,又要娛樂,這是一個人要想快樂工作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1.事業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事業
在我們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打拚,甚至迷失了自己,要知道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生命意義是什麼,生活真正的內容又是什麼?
承擔事業責任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隻注重事業成功,為工作失去生活,這是得不償失的,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自己,找回真實的生活,找回快樂。
工作在職場快節奏中的都市白領們,他們在職業生活裏奔跑。為了不遲到,他們步履匆匆;為了趕時間,他們在快餐店裏狼吞虎咽;為了提升自己,“充電”學習進速成班;為了工作,為了家庭……他們每天都在跟時針、分針甚至秒針賽跑,到頭來有些人為了擔承事業的重任,而把生活拒之千裏之外……
小王是一個很敬業的主管,差不多每天都是馬拉鬆式地工作著。不但他個人如此,甚至要求下屬,和他一起共同進退。其中一個叫小張的下屬,也是抱著“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態度。
直至有一日,小張的兒子跌傷了腳,這皮外傷固然不礙事,問題就出在兒子對他的態度猶如陌生人,若即若離,並拒絕接受他。經過了這件事,小張受到很大打擊,他發現自己原來一直錯過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與家人的親密關係。為了補救這關係的缺口,他和上司小王商議,尋求解決方案,而且大前提是:“以工作素質來評價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以逗留在辦公室的時間作為表現的準則。”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極大的社會環境中,我們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我們承擔著繁重的責任,比如社會責任、事業責任、家庭責任,我們拚命地工作;但實際上,不管我們有意或無意、主動或被動,工作幾乎成了生活的惟一內容和支柱。一旦失去了工作,我們不僅會在物質上垮掉,同時也會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於各種原因,又會使我們時時感受難以解脫的束縛,經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從而體驗到深刻的無力感與無奈。
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過著自在愜意的生活,很多人的現狀都是這樣的。可是,結果總是兩頭不討好,往往得到了這個,失去了那個。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與生活混為一談。其實,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隻注重事業成功,為工作失去生活,這是本末倒置,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生活,找回屬於自己的快樂。
2.培養情趣,讓生活多些色彩
人類給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原本是要給自己幸福和快樂,而結果卻被這個創造的世界所挾持,以致忘掉人生本來的目的。這該是人類的悲哀。但人類終究是自然的,一顆來自自然的心總有逃離世界、回歸本真的欲望,這不是精神的脆弱,也不是無聊的追求,而是人在本質上真正的需要。所以,給一點時間照拂自己的心靈,應該是我們對自己的慈悲。因此,在我們工作之餘給自己留點時間,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使緊張的大腦鬆弛下來,讓自己在工作之外找到生活的涵義。
小張在某機關裏從事材料整理工作。長時間沒日沒夜地加班,曾經使他的心情十分煩躁,但他慢慢地學會了自我調整。他在家裏的陽台上養上了幾盆杜鵑、蘇鐵、君子蘭等花草,用心地澆水施肥,還特地購買了一個大魚缸,買回五尾紅色的小金魚放養其中。每天下班後,他都要靜靜地觀賞花草長出的新葉、吐出的花蕾,欣賞小金魚在水中遊動的姿態,從而釋放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
一個人如果一直工作,得不到某種快樂,他就會慢慢地對工作失去興趣。相反,如果工作結束後,能夠享受生活之外的快樂,也能提高工作的積極性。
有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人曾說:“工作累了,我最喜歡到酒吧坐坐,小飲幾杯,心情一下就舒暢了好多,也不覺得累了。”
記得有一次,他碰到件倒黴事:他的公司為客戶組裝的電腦出了問題,而發貨期迫在眉睫。幹了這麼多年的他,從未出現過這麼大的紕漏。為了趕合同期,大家隻得晝夜不停地工作,一連三天,終於返修完了。工作暫時沒那麼忙了,但心一時還放鬆不了,於是,下班後他去了那家熟悉的酒吧。每次去酒吧,頗有酒量的他都要上一瓶紅酒加冰塊,別的酒喝上幾杯會燥,紅酒的感覺是不溫不火。紅酒加冰塊,一杯杯細品,耳邊是薩克斯演奏的音樂,輕柔、舒緩,帶著點憂傷。一瓶紅酒喝完,帶著點微醉的他心情趨於了平靜。
3.放下工作,旅遊去
旅遊就是簡單的旅遊,簡單的行走,以一種淡然的方式,換一些空氣,找一方淨土,重新審視自己……
有人說旅遊是一種享受,有人說旅遊是一種經曆,有人說旅遊是一次心靈的淨化,同樣是旅遊,不同的人卻有著不同的注解。
旅遊,旅遊有助於人的心理健康。大自然風光對人的心理有著積極作用,這早已為古人所知。
中國自秦至清共有259位皇帝,有生卒年月記載的為209人,其平均壽命卻隻有393歲。那麼,乾隆為什麼能高壽89歲呢?他生就風流倜儻,好拈花惹草,令女人一見傾心。他會念書、寫字、好吃、好玩、好色、好花錢,是十足的花花公子,他的長壽綜合因素大概有許多方麵,但最主要也與他遍遊全國的名山和大川分不開的,每次外出,浩浩蕩蕩,遊覽風景名勝,飽賞各地好風光,頗有一派風流情意和好心情。
唐詩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村。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身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
古人作古詩來表達旅遊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對於我們現代競爭異常激烈的職場上,旅遊可以放鬆你緊繃的神經,減少你的壓力,改善你的情緒,可以更好地讓自己傾聽心靈的聲音。我們不可能像富人那樣坐著飛機去國外旅遊,但如果有時間的話,離開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生活圈子,把煩心的事丟在一邊,去陌生的地方看看新奇的東西應該是可行的。
某公司的小李有一段時間,心情糟糕透頂,他對天天到處跑來跑去的工作感到倦怠。百般無聊中,他停止工作,賭氣要把過去十幾年中屬於自己應該休而從未休的假全部休完。於是,他揣上錢,獨自一人去了早就想去而沒時間去的杭州和桂林,盡情地遊覽了西湖和漓江的美景,鬱悶的心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了釋放。從此,他學會了從生活中得到快樂以減輕工作帶來的壓力。
對於忙碌的職業人來說,旅遊是舒緩壓力、放鬆心情、解放個性,感悟人生和世界的最好的方式,是學習和工作後的消遣和休息,是一項觀賞風光、陶冶情操、強身健體、增長見識、涉獵廣泛的有益的文化活動。當你攜帶著不同的心境邁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你所看到的是全新的風景和全新的麵孔,你會感到新奇,感到興奮,甚至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旅遊的好處,越來越多的人把旅遊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
其實,出門旅遊,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麼難。事實上,你不需要花很多的錢,也不需要帶很多的東西,你可以嚐試自助旅遊,不跟旅行社,不跟團隊。你自己或者邀上幾個知心好友,背上行囊上路。你隻需要遠離世俗的嘈雜生活,到一些旅遊景點或是完全陌生的地方,讓你自己置身於天然的美景之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聞聞身邊的花香,看看藍天白雲,曬曬太陽,讓自由的心境任意翱翔。晚上再好好地睡上一覺。徹底放鬆以後,你自然而然就忘記了雜亂無章的工作給你帶來的壓力。
在城市白領間目前正流行一種全新體驗式旅遊是“景區暴走”。“景區暴走”通常是指選定一個景區沿著少有人走過的路瘋狂前進。這些“暴走族”一般是采用將車開到路的盡頭,然後開始下車步行。除了帳篷、睡袋、幹糧外,“暴走族”們通常僅準備一些諸如保險繩、一套換洗衣物等簡單裝備。一個周末裏他們會背上行囊徒步走上數十公裏,邊走邊遊,其行為很讓人吃驚。
目前熱衷於“景區暴走”的人多是平時工作緊張、壓力較大,但有知識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其中多是醫生、大學教師、IT界從業人員和一些媒體工作人員。
“景區暴走”可以鍛煉人的身體和意誌,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可以豐富生活,磨煉意誌,廣泛結交朋友。“景區暴走”完全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旅遊。不僅可以自由選擇此前人跡罕至的旅遊地和線路,欣賞到正常旅遊團所無法見到的美景,更重要的是,“這種幾乎等同於孤島求生的旅遊必須靠團隊合作來完成,同時更能考驗一個人在完全陌生的野外的毅力”。目前流行的“景區暴走”線路中絕大多數都是沿著河道行走。“這樣景色更加美麗”。渴了喝點清洌的山泉,餓了就啃幹糧,夜裏睡在帳篷裏數星星,聽溪流叮咚,其間回歸自然的滋味實在是美妙無窮。
在一種職場裏生活得太久,人就會變得麻木,就會失去擴展生活內容的可能。而進行一次旅遊,能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熏陶。身背行囊,腳蹬旅行鞋,意氣風發地旅遊去。整日為工作所累的你,再忙也別忘了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再忙也別忘了抽個時間旅遊去,這樣你就會以最高的效率投入到以後的工作中去。
4.放慢步調,讓自己“慢”下來
“慢生活”理念自1989年在意大利被提出後,便風靡世界。“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
無休止的快節奏給執著的追夢人帶來豐厚的物質回報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靈的焦灼,精神的疲憊,以及健康的每況愈下,這些和時間賽跑的疲於奔命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離健康的生活和幸福越來越遠,於是,我們不妨讓自己慢下來,過一種“慢”生活。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讀一些書籍,喝一杯淡雅的茶,與朋友慢談一下;可以推掉一些可放棄的應酬早早回家;開始把周末留給家人、朋友間的團聚……開始慢運動,慢慢吃,慢慢讀,慢慢思考……
所有的“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多大關係,隻需要有平靜與從容的心態。其實,真的不必等到實現了夢想,完成了責任才開始休息,如果你一定要執著地抱著這個想法,你永遠等不到那一天,你恐怕要抱恨終身了。如果你真的珍惜生命,奉勸你從現在開始,堅決摒棄這種“快”的工作方式。釋放生活的步調,讓你的心緒得到安寧。
曾經有位醫生在替一位企業家進行診療時,勸他多多休息。這位病人憤怒地抗議說:“我每天承擔巨大的工作量,沒有一個人可以分擔一丁點的業務。大夫,您知道嗎?我每天都得提一個沉重的手提包回家,裏麵裝的是滿滿的文件呀!”
“為什麼晚上還要批那麼多文件呢。”醫生驚訝地問道。
“那些都是必須處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煩地回答。
“難道沒有人可以幫你忙嗎?助手呢?”醫生問。
“不行呀!隻有我才能正確地批示呀!而且我還必須盡快處理完,要不然公司怎麼辦呢?”
“這樣吧!現在我開一個處方給你,你能否照著做呢?”醫生有所決定地說道。
這病人聽完醫生的話,讀一讀處方的規定——每天散步兩小時;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時間到墓地一趟。
病人怪異地問道:“為什麼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為……”醫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處走一走,瞧一瞧那些與世長辭的人的墓碑。你仔細思考一下,他們生前也與你一樣,認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雙肩,如今他們全都永眠於黃土之中,也許將來有一天你也會加入他們的行列,然而整個地球的活動還是永恒不斷地進行著,而其他世人則仍是如你一般繼續工作。我建議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這些擺在眼前的事實。”醫生這番苦口婆心的勸諫終於敲醒了病人的心靈,他依照醫生的指示,釋緩生活的步調,並且轉移一部分職責。他知道生命的真義不在急躁或焦慮,他的心已經得到和平,也可以說他比以前活得更好,事業也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