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軒轅蚩尤 相繼出世(2 / 3)

玄天道人自然軒轅氏必然會接任人族共主的位置,但是他不想軒轅氏太過依賴於自己,於是他就問道:“軒轅,你從為師這裏學習知識是為了什麼?”

軒轅氏想了一下回道:“弟子是想讓族人過得更好!”

玄天道人又問:“這些年來你確實讓你的族人生活得更好了,可是為師看到除了你部族以及周圍的這些部族,其他人族部落依然過著以前的生活。”

軒轅氏頓時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向玄天道人深施一禮道:“老師慈悲!多謝老師為弟子解惑,弟子明白了!”

軒轅氏又把自己準備去都城接任人族共主的事情和他母親說了,他希望自己的母親和他一起前去。

玄天道人知道後,就前去問附寶,是否願意同他到玄月島修習道法?附寶當然願意。

於是玄天道人對軒轅氏道:“為師會帶你母親回島上,教她修習道法,你自己前去都城,記得為師的吩咐,要好好為人族做些事情,等你完成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為師自然會去接你與你母親團聚,另外為師等人的身份盡量不要多與他人提及!”

軒轅氏聽得自己的母親也能修煉道法了,自然非常高興,對玄天道人的叮囑更是不敢怠慢,忙躬身應道:“弟子謹尊師命!”。

之後,軒轅氏告別了附寶、玄天道人和族人,踏上了前往都城的道路,軒轅氏到達都城後根據以前管理族物的經驗,試驗著完善了人族的管理體製,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裏,五裏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

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人族,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

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實行以法治國,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但是管理人族的事情畢竟不是他一個人就可以勝任的,而人才也不可能自動跑到他身邊來,於是軒轅氏把一般的工作交給現在的一些屬下去做,而他抽出時間到處尋訪有才能的人,經過他多年的尋找,他的手下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族大才,比如:擅長統計的侯頡、擅長音樂的伶倫、擅長計量的隸首等等。

在這些人才的幫助下,軒轅氏管理人族事物更加得心應手了,人族在軒轅氏管理下日漸繁榮,大部分部落已經承認了軒轅氏的共主地位,軒轅氏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被軒轅氏分配了不同的工作,都能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特長。

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叫侯頡的,善於計數、統計,於是軒轅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可是因為軒轅氏管理得法,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侯頡犯難了,侯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解決,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侯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用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加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軒轅氏見侯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侯頡管,侯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另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麵不遠可以追到鹿群,最後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侯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

侯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隨後,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軒轅氏知道後,大加讚賞,隨後軒轅氏又回憶起自己的老師所教的道法符文等等印記,以及老師曾經說的“每一種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有的意義”,就想到:“既然每一個事物都有其特定的意義,那麼侯頡所造的每一個符號是不是也一樣可以具有特有意義呢?如果能夠創造出這樣的符號,那是不是就可以記錄很多的事情呢?如果能夠讓人族的人都學會這種符號的話,就更有利於管理了!”

想到這裏,軒轅氏就派人招來了侯頡,寫了一些道法符文讓候頡觀看,又把每個符文代表的不同意思對他做了解釋,然後說出自己對他所創的符號的一些想法,侯頡聽了軒轅氏的話後,一下子就找到了創造這種符號的方法,他興奮地對軒轅氏道:“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這就回去好好想想,然後再重新造出更為恰當的記錄符號。”

軒轅氏為了能讓侯頡更好的創造出這些符號,就暫時把侯頡的工作交給其他人來做了,侯頡從軒轅氏那裏回到自己的居所後就閉門不出,他開始回想各種事物、及其生活、行為等等不同,通過對比,找到這些事物及其行為方式的不同之處後,他開始描繪出代表著不同事物的符號。

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畫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述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如此三年,他經過不斷地反複修改,共造出幾百個這種各有意義的符號,侯頡在造出了這幾百個符號後,就又找到了軒轅氏,把這些新造的符號將給軒轅氏聽,軒轅氏對這些新造的符號非常滿意,命名這些符號為“文字”,之後軒轅氏讓侯頡把這些文字傳到各個部落中去,又覺得這些字還是太少了,要求侯頡繼續創造下去。

侯頡自然領命而去,隻是侯頡因為造了字,軒轅氏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這話很快傳到軒轅氏耳朵裏,軒轅氏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侯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軒轅氏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是神農氏的臣子中現在僅存於世的人了,老人畢竟活的時間很長了,他想了想,在自己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當然老人的實際年齡要比這大得多,打完結之後,老人又沉吟了一會,就獨自去找侯頡了。

侯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侯頡講完之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侯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老人說:“侯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侯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馿’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怎麼隻剩下一條尾巴呢?”

侯頡一聽,心裏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道:“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裏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你這幾個字還真叫我難以琢磨,隻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侯頡已經羞愧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而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了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老人拉著侯頡的手,誠懇地說:“侯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經曆了老人的事情後,侯頡再也沒有了驕傲之心,他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複推敲,還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時,才定下來,然後再教給各個部落中的人,如此侯頡用了十生的時間,共創造了兩千餘個字。這些字已經完全可以記錄下人族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了。

軒轅氏感他功績過人,以共主身份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當候頡,不,現在應該稱倉頡了,把自己所創的最後一個字教會其他人族後,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天道降下無量功德,在功德金光的映襯下倉頡直接飛升,而入天庭,倉頡為什麼會得到功德後,飛升而入天庭呢?

為什麼倉頡會飛入天庭呢?原來,情緣是感覺人族大多先賢大部分時間都在為人族發展做貢獻,基本上沒有什麼時間去修煉,那樣的話就是得到大量的功德金光也不可能有太高的修為,最多也就是亞聖大圓滿境界的水平,於是玄月就通知玉帝昊天在天庭給準備了一個居所,人族先賢大能會在天庭共事,昊天本就是玄月聖人的手中勢力,而且天庭的強者也卻是不多,於是聽從了玄月的吩咐,這才有了倉頡飛升天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