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項原則被推向全世界
●中國政府嚴正聲明:“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關係就更應該建立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
●周恩來說:“中國對於一切新興的友好國家的援助,根據社會主義和尊重各國主權的原則,絕不采取輸出資本、直接投資、謀取利潤的方式。”
●馬裏人們高呼:“中國萬歲!”“馬裏萬歲!”“中國——馬裏友誼萬歲!”“歡迎周恩來!”
● 五項原則被推向全世界用五項原則平息蘇共二十大風波
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一結束,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朱德總司令立即乘飛機返回北京。他帶回了赫魯曉夫關於斯大林同誌的“秘密報告”。
在接著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根據中央的指示,這“秘密報告”先向參加會議的同誌傳達,全文照念,不得加入任何解釋性的插話;與會人員隻能聽,不能記,也不能擅自向沒有參加會議的人傳達。
原來,這份“秘密報告”是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的書麵發言。
在1956年2月25日,即蘇共二十大的最後一天淩晨,赫魯曉夫突然拋出一份題為《關於個人迷信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在被緊急召集到會議大廳的驚愕的代表們中,他全盤否定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蘇共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負麵情況。
赫魯曉夫認為,斯大林利用《斯大林傳略》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大肆頌揚個人功績,利用頒發“斯大林獎”,樹立“斯大林紀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業和城市來助長個人迷信。
赫魯曉夫還提到列寧於1922年12月給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評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議調動他的總書記職務。
他同時還公布了列寧1923年3月5日給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為自己的粗暴行徑向克魯普斯卡婭賠禮道歉,否則就和他斷絕關係。
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農村情況,幾十年不訪問農村。“隻是從電影上看農村和農業”,他的一係列錯誤政策導致了蘇聯的農業落後。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生前所犯的嚴重錯誤,反映了蘇聯黨和人民對個人崇拜長期盛行的強烈不滿,從而有助於恢複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製原則,有助於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
但赫魯曉夫並未客觀公正地評價斯大林一生的功過,而是夾雜著出於個人野心膨脹的煽動性誣蔑和謾罵,因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果。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被美國公之於眾後,立即引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極大波瀾,也招來世界上資本主義世界和帝國主義陣營在思想政治上對社會主義各國的巨大衝擊。
1956年6月,波蘭發生“波茲南事件”。在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影響下,6月上旬,波茲南斯大林機車車輛廠工人要求減少稅收和增加工資。
波蘭當局表示可以考慮減少稅收,但拒絕增加工資。工廠派往華沙的代表團沒有同政府達成協議。6月28日,斯大林機車車輛廠的1.6萬多名工人舉行罷工和遊行示威,不少群眾加入遊行隊伍。他們要求市委領導接見其代表,遭到拒絕。人群中傳出派往華沙的代表團被扣留的消息,引起群情激憤。
在敵對分子煽動下,部分遊行者衝擊黨政機關和市委大樓,奪取武器,槍擊公安人員。
政府當局則出動軍隊進行鎮壓,造成數十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幾百人被捕。
6月29日,波蘭領導人講話稱這次事件是“挑釁分子”在“帝國主義特務和暗藏的反動分子唆使下”,企圖“奪取人民政權”。
6月30日,當局采取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機械工業部部長被降職;向斯大林機車車輛廠征收的稅款承諾將分期發還給該廠工人;為事件中的受難者舉行安葬儀式等。
10月19日至21日,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新的領導核心,將“斯大林分子”排除出政治局,並選舉剛從監獄裏釋放出來的弗拉迪斯拉夫·哥穆爾卡為中央第一書記。
哥穆爾卡認為,波茲南工人走上街頭“抗議反對的不是人民波蘭,他們抗議反對的是對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的歪曲”。
赫魯曉夫和蘇聯其他領導人於10月19日飛往華沙,同時蘇聯坦克兵團向華沙推進。
波蘭領導人堅決予以抵製。
這時,中國共產黨發出正義的聲音,規勸蘇聯領導人不要使用武力。
“波茲南事件”後,東歐一些國家社會動蕩加劇。
波蘭的這次騷亂雖被平息了,但產生了很大的負麵影響,使得國內的局麵更加混亂,集會和示威遊行也不斷發生。
在匈牙利,當時出現了所謂裴多菲俱樂部舉行的各種“討論會”。在這些群眾集會中,既有要求匈牙利執政黨勞動人民黨糾正錯誤改進工作的正當呼聲,也有在反斯大林主義名義下拋棄馬列主義,反對人民民主製度的思潮。
1956年7月,匈牙利黨和政府的領導人拉科西,在赫魯曉夫的幹預下,以拖延貫徹蘇共二十大決議為理由,被撤銷職務。
帝國主義間諜特務分子和匈牙利的反革命分子,利用勞動群眾和青年對過去領導者的嚴重錯誤的正當不滿,利用當時群眾中的思想混亂,也利用赫魯曉夫的粗暴幹預所造成的匈牙利黨的軟弱無力,正在積極進行反革命策劃。
1956年10月22日,又在匈牙利政治舞台上露麵的納吉及其擁護者,趁新任匈牙利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格羅·埃諾奉赫魯曉夫指示率領代表團赴南斯拉夫之際,召開布達佩斯各大學會議,通過一些決議向政府提出:要求將拉科西開除出黨中央,讓納吉重新進入黨和政府的領導機構,要蘇軍撤出匈牙利,在平等基礎上調整蘇匈關係,取消大學中的馬列主義課程等。
同時,納吉集團還起草“施政綱領”和政府成員名單,並在裴多菲俱樂部和警察局建立起指揮部。
從10月23日清晨起,布達佩斯的幾千名大學生開始到街上示威遊行,隨後增加到大約10餘萬市民舉行示威遊行。大多數參加者要求糾正錯誤,實行新的經濟政策,要求納吉·伊姆雷出任總理。
格羅·艾爾諾發表廣播演說指責示威遊行,進一步激化矛盾。當天夜晚,一批暴亂分子武裝襲擊國家廣播大樓,隨即攻占電台以及一些武器倉庫和警察哨所,進而襲擊公安部隊人員和共產黨人。
這天深夜,匈牙利政府宣布改組,由納吉·伊姆雷出任總理。納吉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聲稱這次事件為反革命事件,政府已請求駐紮在匈牙利的蘇聯部隊協助平息叛亂,要求鬧事者放下武器。
在此之後,暴亂波及整個匈牙利全國。
10月28日,納吉在廣播講話中宣布蘇軍將撤離布達佩斯,解散國家保安局,成立新政府。
10月30日,納吉宣布取消一黨執政,3天後組成四黨聯合政府。
10月31日,以卡達爾·亞諾什為主席的匈牙利勞動黨中央六人主席團宣布解散匈牙利勞動人民黨,重建新的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11月1日,納吉宣布匈牙利退出華沙條約組織,實行中立,呼籲聯合國進行幹涉。
11月4日,以卡達爾為總理的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宣告成立,提出請求蘇聯部隊幫助恢複國內秩序。
同日,蘇軍進入布達佩斯,平息了騷亂。納吉被捕並被處死。
“秘密報告”在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隊伍中也引起巨大混亂。英國共產黨中央於4月1日通過一項決議,要求蘇共中央就赫魯曉夫的報告發表一個公開聲明。6月22日,英國《工人日報》又刊登英共政治委員會聲明,對蘇共中央沒有就赫魯曉夫的報告問題發表公開聲明表示遺憾。
美國共產黨於6月25日發表聲明稱:
我們認為,蘇聯共產黨自己原是應該發表這篇演說的。我們不能同意這樣的看法:所談到的問題,不管多麼令人痛心和可惡,完全是蘇聯共產黨內部的事……把所有的錯誤和違反社會主義原則的行為都歸於一個人是同把蘇聯社會主義進展中的一切成就和偉大成績歸於一個人一樣錯誤的。
“匈牙利事件”發生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共產黨員紛紛宣布退黨,最著名的就是當時的美國共產黨領袖法斯特公開譴責蘇共對匈牙利人民的暴力鎮壓,並宣布退出共產黨。
赫魯曉夫為了彌補由於自己的魯莽引起的風波,蘇聯政府於1956年10月30日發表《關於發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檢討了他們過去在處理兄弟國家關係方麵的錯誤,並表示今後將互相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原則,預備同有關國家的政府共同討論一些措施,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中國政府於1956年11月1日發表聲明,表示支持蘇聯發表的宣言。
中國政府在聲明中指出:
蘇聯政府在一九五六年十月三十日發表了關於發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蘇聯政府的這個宣言是正確的。這個宣言對於改正社會主義國家相互關係方麵的錯誤,對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團結,具有重大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向認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應該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相互關係的準則。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同時又是以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團結在一起的。因此,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關係就更應該建立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隻有這樣,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夠真正實現兄弟般的友好和團結,並且通過互助合作實現共同的經濟高漲的願望。
正如蘇聯政府的宣言所指出的,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關係方麵,並不是沒有錯誤的。這些錯誤造成了某些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隔閡和誤解,並且使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曆史情況和特點建設社會主義。由於這種隔閡和誤解,有時甚至造成不應有的緊張局勢。一九四八——四九年對待南斯拉夫的事件,最近在波蘭所發生的事件,都足以說明這種情況。蘇聯政府,繼一九五五年六月蘇南共同宣言發表之後,再一次注意到這個問題,在蘇聯政府一九五六年十月三十日的宣言中表示願意根據完全平等、尊重領土完整、國家獨立和主權、互不幹涉內政等項原則,通過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協商,來解決相互關係中的各種問題。這個重要的步驟,顯然將有助於消除社會主義各國間的隔閡和誤解,並且可以加強社會主義各國的友好和合作。
中國在聲明中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應該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相互關係的準則,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關係就更應該建立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隻有和平共處能使社會主義國家才實現兄弟般的友好和團結。
中國政府的聲明在當時受到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一直支持,對維護世界和平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友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十項原則
1955年4月18日到24日,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29個國家參加了這次會議。
這次會議是擺脫殖民統治後取得獨立的亞洲和非洲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有關亞非人民切身利益問題的大規模國際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緬甸、錫蘭是今斯裏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五個發起國,以及阿富汗、柬埔寨、中華人民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黃金海岸是今加納、伊朗、伊拉克、日本、約旦、老撾、黎巴嫩、利比裏亞、利比亞、尼泊爾、菲律賓、沙特阿拉伯、蘇丹、敘利亞、泰國、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國、也門是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等。
周恩來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