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書陸陸續續地寫了兩年,到這個時候算是完成了。兩年中不得其解的煩惱與豁然開悟的喜悅始終纏繞著自己,也因此使我對古往今來,那些勘定群籍,爲我們留下定本之作的學者,生出了更多的崇敬、欽佩之情。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先後目睹了兩位長輩的離去。一位是我敬重的張林川老師,一位則是曾鞠養我的祖母。生命的消失,有如花開花落,是自然的宿命。哀傷過後,逝去者的恩澤也如花落後的餘香,沁潤在我們的心間。我們麵對的前人的每一篇感人的詩文、每一部成功的著作,都是他們留下的、飄散在我們心田的餘香。對此,我們唯有報之以珍惜與感激。
本書從撰寫到出版,李琳、張紅賢伉儷始終予以了關注和幫助,給了我很多鼓勵。李琪女士爲本書的順利出版提供了真誠的幫助,爲我熱心聯繫到了巴蜀書社這樣一家有學術水準的出版社。譚曉紅老師則不厭其煩,耐心細緻地爲此作了大量辛苦而紮實的工作。楊宗義老師認真地審校了書稿,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因爲以上諸位的幫助,本書才能得以順利出版。在此,謹致以真摯的謝意。還要感謝我的妻子艾萍,在清寂的時光裏,給於我生活的溫暖和精神的支援。每一顆果實的長成,都離不開它周遭陽光、春風、雨露、園丁等的嗬護。感謝所有關心和幫助我的人!
陸永峰
200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