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曆史即人生(1 / 2)

文學,追求情懷。哲學追求智慧。曆史,側身其間,追求的既是智慧,又是情懷!曆史,先是樸素的事實,繼而是樸素而高屋建瓴的認識,再是樸素而人文主義的情懷。所以,克羅齊說:“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克林伍德說:“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故愚以為:一切曆史都是當代思想史!

——題記

讀曆史即讀人生。曆史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而根據福柯的看法,文字中早已滲透了權力的改造。一切曆史形象,也因此都在文字中扭曲、變形。這樣看來,盡管歲月留痕,但一切的一切都與你有關。在文字的字裏行間裏,別人的書都是注解,你的心裏才是原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往往麵臨著很多個選擇。有時候,我們要相信自己;有時候,也要聽從他人的看法;還有時候,要做一個明智的自己。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無時不刻都在發生著運動,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的細胞每天都在運動,時常更替,不僅僅人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在曆史的長河裏,苦難重重的曆史也有了一絲向前延續的光亮。

利欲往往是驅動人的一把利劍,“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又有多少人能夠抵擋住**的幹擾?就因如此,才使得愛斯基摩人通過利誘捕狼。而狼也因抵擋不住**最終成為獵物。在**麵前,我們應做出正確的抉擇,避免走上歧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出發點。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每個人從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上站。國父孫中山出生在農村,早年是一個醫生,由於他看清了社會的現狀決定上書李鴻章推行改革受阻後,實現了他人生新的一次蛻變,成為了一個新的出發點。他擁護民主共和,民主共和也使他一生由平凡的醫生變得不再平凡,使他的一生奔波於革命的事業。而他逝世後的留下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看出了他的一生致身於革命,從醫人到醫國,因為他的蛻變,因為他的心底出發點,才使中華曆史留下了他的身影,也為我們留下了百折不饒的中山精神。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轉折點。我們常常聽人抱怨物是人非,或者聽人說起女大十八變,這往往都需要一個轉折的過程。中國偉大的思想先哲孔子,一生經曆了多次的蛻變,因此也有了多個的轉折點。十五歲的孔子始至於學,開始將他的一生奉獻於學習;三十歲而立,不論是成家,還是在經濟政治上的孔子真正的站起來了,開創杏壇教育授課,參與魯國內政;四十歲而不惑,不會被利益輿論驅使;五十而知天命,開始周遊列國,傳播思想;六十而耳順,不論是忠言還是逆言都能接受;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時的孔子痛失自己心愛的學生。其實不僅僅是孔子一生都要經曆蛻變,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大抵也如此,在這中間可能也有起有浮,但對於我們每個個體卻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卻看武則天,她是一個抑鬱難平的女子。她的才華和能力超越了時代所允許她發揮的範圍,這真是英雄的悲哀。“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的魚玄機,“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的李清照,時代和傳統曾經讓多少女傑扼腕歎息。然而,曆史眷顧了武則天。皇皇盛唐,有著令人神往的寬容與開放,容得下更多的激情與夢想。武則天的勇氣和智慧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綻放。實現了她人生的多次轉折,多次蛻變。紅塵一世,她寂寞過,抗爭過,成功過,也失敗過。她親身經曆過一個君明臣直、彪炳史冊的貞觀治世,也親手推動了一個典章煥然、**富貴的開元盛世。她的時代就在這之間,她的功業也就在這之間。她先後嫁了兩個皇帝,也是一對父子,唐太宗和唐高宗,生了兩個皇帝,也是一對兄弟,唐中宗和唐睿宗,同時她本人還是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有關這個女人,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末代皇帝溥儀,從皇帝到戰犯再到公民,一生不斷的在蛻變著。因而,我們應把握人生的轉折點實現人生的蛻變。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落腳點。花開花落,落葉歸根滋潤著大地,人生亦是如此,人生有不同的落腳點。美國國父華盛頓,不管他獲得多少榮譽,在他就任總統之後,放棄了繼續連任的機會為美國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開創了優良的傳統,卸任以後,他回到家經營起自己的種植園,這也使他回到了最初的原點,這也就是他一生最後的落腳點。安史之亂結束了唐玄宗的皇帝生涯,從長安往四川逃的時候,他是皇帝,從四川再回到長安,他可就是太上皇了。皇帝的位置被奪走了,而且這個太上皇他當得也並不安穩,很快他就被當了皇帝的兒子給軟禁起來了,身邊的親近人都給打發走了,隻剩幾個老弱病殘的宮女陪著他。晚年的唐玄宗相當的失意,他就經常吟誦一首詩,“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須臾舞罷渾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傀儡吟》。刻一個木偶人,把它刻得雞皮鶴發,活靈活現就是個老頭,然後你拿著在前台舞,可是你舞完了,也就把它扔到一邊,就像人生一夢。確實啊,這時候唐玄宗連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事業**更是無從談起了,可不就像是謝了幕的木偶人嗎?這也就是唐玄宗人生的落腳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在蛻變,最後的結局是否能善始善終,無悔一生?還需看個人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