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參加實戰2
一江山島海空戰鬥
1954年7月,中央軍委命令:
於九十月間,以海、空軍轟擊大陳之敵,並以一部陸軍攻占一江山。
海軍航空兵接到命令後,開始對大陳、一江山的轟炸和偵察,為解放這些海島做準備。
一江山島處在椒江口外,台州灣中間,分為南江山、北江山,兩島相距250米。大陳島也分為上大陳、下大陳,距離台州灣口我艦艇錨地海門約46公裏。
當時,大陳島上設有國民黨軍指揮部,統一指揮大陳、一江山、漁山、披山、南麂山等島上兩萬多軍隊。而一江山島,則駐守著國民黨軍突擊第四大隊和第二大隊第四中隊和炮兵第一中隊,共有1000多人。
8月,中央軍委批準華東軍區設立浙東前線指揮部,指揮部設在寧波海軍航空兵機場,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
一江山登陸作戰第一階段,是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給大陳、一江山守敵以沉重打擊。第二階段登陸攻占。
8月26日,海航第一師第四團的4架拉-11飛機由第二師第六團的米格-15殲擊機掩護,飛臨上、下大陳島上空,進行空中偵察。
第二天,我軍飛機再次飛臨大陳島上空,完成偵察照相。返回基地後,照片上清晰地顯示出大陳島暴露的火力、工事、雷達和指揮機構。
9月15日、21日,海軍航空兵第二師第六團又先後出動兩批8架米格-15殲擊機掩護空軍獨立第二團兩批8架拉-11飛機分別對大陳島、一江山島進行偵察照相。
10月30日下午,寧波機場新建的禮堂裏,籠罩著臨戰氣氛,前線指揮部的領導都坐在舞台正中,進行戰前動員大會。
11月1日、2日,我頭門山、羊嶼的炮兵部隊開始重炮轟擊一江山、披山島,打得國民黨軍魂飛魄散。
1954年11月4日,海軍航空兵第一師突然接到空軍前線指揮部命令,15時30分對一江山島實施轟炸任務。
第一師接到命令後,立即下令一團出動一個杜-2轟炸機大隊對敵實施轟炸。
這是一團第一次執行以大隊為編隊的轟炸任務。
12時18分,海軍航空兵第一師師長夏雲飛向出征的飛行員下達具體作戰命令。
團長姚雪森被任命為這次空戰的空中指揮員,在飛機起飛前,姚雪森帶領全體參戰空地勤人員在八一軍旗前莊嚴宣誓:
我們是人民的飛行員,永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在戰鬥中,保證做到英勇頑強,機智沉著,不怕流血犧牲,一定要投得準、轟炸要狠,堅決消滅敵人,為海軍航空兵增光,為我軍增光,為祖國增光。
14時18分,伴隨著一顆綠色信號彈騰空,姚雪森帶領轟炸機大隊共9架飛機起飛了。編隊組成為:一中隊長機姚雪森、僚機於保祥、夏金庭,二中隊長機張尚誌、僚機王昌喜、黃得成,三中隊長機馬連成、僚機薑貴、趙金寶。
姚雪森率領著機群,在嘉興上空與空軍護航部隊編成混合機群,在兄弟部隊的掩護下,準時飛到了目標上空。
這時,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島上國民黨設置的軍事工事,甚至可以看到雷達、指揮塔和不停旋轉的天線。
這時,國民黨守島的地麵高炮群向機群展開了猛烈的炮火射擊。一時間,機群周圍火花四濺,一朵朵煙霧四散。
對於敵人強烈的炮火射擊,我軍9架飛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仍然保持著完整的隊形,向戰鬥航向勇往直前。
進入實施轟炸的戰鬥航向後,姚雪森尋找好時機,他及時提醒領航主任下達了投彈命令:“各機組作好投彈準備。”
大家都回答:“明白,堅決完成任務!”
轟炸機群已經飛向目標上空,15時30分,在2300米的高度投下炸彈。
81枚各重100公斤的爆炸彈呼嘯著落下,在國民黨軍陣地上爆炸,機槍從天空向下猛烈掃射。
刹時,地麵硝煙彌漫,巨大的蘑菇雲噴薄而出,一團團火焰高聳雲端。
15時33分,轟炸大隊退出戰鬥,在3分鍾內,摧毀國民黨軍迫擊炮3門、20毫米高射炮一門、營房9座和數百米道路。
11月18日,海軍航空兵第一師拉-11殲擊機中隊至北魚山島上空偵察。隨後,第一團大隊長馬連成和僚機於保祥兩架杜-2轟炸機從機場起飛,在第四團一個拉-11殲擊機中隊的掩護下,飛臨北魚山島上空,投下18枚各重100公斤的爆炸彈,摧毀國民黨軍營房6座、地堡一座,破壞交通壕和道路各數十米。
11月初,美國選舉剛一結束,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就向美國參議院遠東事務小組委員會通報了美國同台灣當局談判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的情況。
11月29日,又按照所謂“互助安全協定”把第一批F-85噴氣式戰鬥機交給國民黨軍,並在台北成立了“駐台灣美軍協防司令部”。
11日30日,中央軍委下達命令:
為了迫使美國與台灣當局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的協防範圍不致包括我沿海敵占島嶼,為了進一步推進海防對敵鬥爭,保衛社會主義建設,解放沿海島嶼和最後解放台灣,必須盡早攻占一江山島。
12月2日,美國與台灣當局《共同防禦條約》在華盛頓簽字,宣布於1955年3月3日起生效。
12月8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這個條約“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一個防禦性條約”,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侵略性的戰爭條約”,是美國“對中國人民的一個嚴重的戰爭挑釁行為”。宣布這個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人民堅決反對。
12月9日,華東軍區向中央軍委報告了解放一江山島作戰計劃。
12月11日,毛澤東批示:
因美軍正在浙東海麵大演習,攻擊一江山時機目前是否適宜,請加考慮。
12月上旬,海軍航空兵參戰部隊開始進行奪島戰役第二階段登陸作戰準備。海軍航空兵第一師黨委向全師提出了“以陸軍的勝利為勝利”的口號,號召全體人員奮勇戰鬥,保證兄弟部隊登陸作戰的成功,爭取在我軍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中立功!
海軍航空兵第一師是一江山登陸作戰的空中突擊兵力之一。
為了勝利完成浙東前線指揮部給予的作戰任務,師、團黨委認真總結了前段參戰情況,各級軍政領導和機關幹部同飛行人員談心,一起分析敵情,研究完善作戰方案,設想了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和處置辦法。
根據偵察敵島的航空照片,繪製情況圖,製作沙盤,供飛行人員研究,還組織飛行人員學習抗美援朝戰爭中我空軍轟炸敵大和島的戰鬥經驗。
飛行人員更是全力以赴,把殺敵立功的決心貫穿到戰前練兵中去。他們認真熟悉作戰方案、敵島的位置、地形、敵防禦體係和我預定登陸地段,尤其是反複熟記主要目標的形狀,並一一繪圖默記。
根據太陽方位及敵人的火力情況,選定了不同時間有利進入的飛行方向和瞄準點。
在熟記主要目標的同時,也熟悉次要目標及其周圍島嶼的方位和形狀,以保證在任何條件下都能迅速準確地發現目標,提高轟炸命中率。
他們選擇近似作戰戰場環境的地域和海區,設置近似實戰的條件,反複進行航行轟炸訓練,著重練習緊急出動、準時到達、反高射火力機動飛行以及與護航的殲擊機部隊會合、編隊等一係列協同動作演練,還進行了單架飛機訓練和自救互救演練等。
1955年1月13日,他們又參加了浙東前指組織的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演習。
1955年1月10日,浙東沿海地區刮起了大風,海上卷起了洶湧的波浪。蔣軍軍艦無法出航,隻好停泊在大陳島的港灣裏。
這些蔣軍軍艦,經常搶劫我海上漁民,炮擊沿海島嶼和城鎮,並公然攔劫來往於我國海域的世界各地的貿易船隻。
其中一艘坦克登陸艦“中權”號是1946年美國總統杜魯門贈送給蔣介石的,另一艘“太和”號是大型護衛驅逐艦。這兩艘軍艦自恃防空火力強、航速快、技術性能高,經常主動出擊,對我航線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拔掉這顆“眼中釘”,已屬當務之急。
一江山島位於大陳島西側,成為一個天然的門戶。在這個不足兩平方公裏的小島上,盤踞著1100名蔣軍,火力配備很強。這個地區氣候十分複雜,每年一二月間通常隻有五六天好天氣。要炸沉敵艦,隻有出其不意,利用惡劣的海上氣候條件,隱蔽出航,飛越一江山島這一天然屏障,才能一舉成功。
這天,浙東沿海海麵上巨浪滔天,敵艦龜縮在大陳島港灣內,正是出擊的天賜良機。
從清晨到下午,空軍先後出動伊爾-10強擊機、杜-2轟炸機5批68架次,在海軍航空兵第一師第四團16架拉-11殲擊機和空軍8架拉-11殲擊機掩護下,炸沉國民黨海軍“中”字號登陸艦一艘,炸傷“中”字號坦克登陸艦兩艘、“太”字號護衛艦一艘、“山”字號修理艦一艘、炮艇一艘。
1955年1月18日,最後攻擊一江山島的戰鬥打響了。
淩晨4時,天還沒亮,上海大場機場停機坪上,海軍航空兵第一師第一團9架杜-2水魚雷轟炸機整裝待發。
師長夏雲飛著手檢查戰鬥起飛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各團、場站和機務處報告,一切準備就緒。
天亮後,電話裏傳來空軍前線指揮員聶鳳智的命令:“按戰鬥命令的預定時間起飛!”
6時58分,綠色信號彈劃破長空。霎時間,發動機馬達聲轟鳴,9架轟炸機在第一師技術檢查主任馬連成帶領下陸續起飛。
編隊組成為師技術檢查主任空中指揮員兼第一中隊長機馬連成率僚機程國章、曲奎緒,第二中隊長機於保祥率僚機周玉峰、黃得成,第三中隊長機夏金庭率僚機王昌喜、趙金保。
接著擔負直接掩護任務的空軍第八十五團出動一個拉-11殲擊機大隊,也從大場機場起飛。我軍海、空軍飛機編成整齊的戰鬥隊形,按預定航線隱蔽出航,直奔戰區。
8時,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飛臨大陳島上空,同時實施戰前預先航空火力準備,拉開了解放一江山島戰鬥的序幕。
此時,敵高射炮向我機猛烈射擊,我機在進入轟炸航路前進行了變換飛行高度和方向的反高射火力機動飛行。
通過轟炸進入點後,我機群嚴格保持飛行隊形,以保證轟炸效果。長機中隊領航員王維久、吳蘭柱、庸敦壁準確瞄準投彈,各僚機領航員緊接著按下了投彈按鈕,54枚250公斤爆破彈直向預定目標傾瀉下去,機上射擊員也向敵陣地發射了機槍彈580撥。
我軍飛機炸毀敵氣象台、導航台各一處和115高地炮兵陣地及環形圍牆。第一師轟炸機編隊於8時5分退出戰鬥,9時21分全部安全著陸。
預先航空火力準備之後,我海岸炮兵和支援炮兵群分別於12時5分和12時20分開始對一江山島之敵實施火力準備。
12時43分至13時22分,登陸輸送隊先後自蔣兒嶴和頭門山起航,分4路向一江山島開進。
在此前後,11時至14時,第一師四團拉-11殲擊機以中隊為單位從寧波機場起飛,共出動3批12架次,在登陸輸送隊上空掩護登陸兵航渡。
13時5分,海上擔負掩護的炮艇、護衛艦和船載火箭炮群相繼進入射擊陣位,並開始向一江山島轟擊。
14時至14時36分,我軍航空兵轟炸機部隊實施了航空火力準備。海軍航空兵第一師杜-2轟炸機一大隊9架、空軍第二十師杜-2轟炸機兩個大隊及一個中隊21架和空軍第十一師伊爾-10強擊機3個大隊24架,對一江山島之敵進行空中突擊。
空軍杜-2轟炸機6架、伊爾-10強擊機8架,對大陳島之敵進行了空中轟炸和掃射。
在迎回參加射控火力準備的第一批轟炸機群之後,海軍航空兵第一師隨即做好準備派出該師的第二批轟炸機群。
13時18分,海軍航空一師團長馬溪波作為空中指揮員率領3個中隊的杜-2轟炸機起飛。
一中隊每機攜帶500公斤爆破彈3枚,其他均各掛載250公斤爆破彈6枚,由空軍第八十五團拉-11殲擊機8架護航,直指一江山島。
為保證轟炸準確,他們在距目標約80至120公裏時就開始測風,準備投彈。此時,機群中的長機和僚機都參與了測風,他們力爭早測、多測,並反複對照。
當馬溪波帶隊的轟炸機機群第一次進入目標時,空軍轟炸機和海岸炮兵已經發起了對北江山的攻擊,因而引起的煙塵順著北風把南江山全部遮蓋了。
馬溪波當即決定按第二號方案執行,命令機群做第二次進入。馬溪波機群轉過彎來,對正航向,於14時8分從2000米高度對預定目標進行了轟炸和掃射,炸毀了吃水嶴和灘頭陣地、106高地上的勝利村、田嶴灣等目標,還炸毀了隱蔽部和機槍陣地各一處。馬溪波在14時13分率隊退出戰鬥,於15時15分全部安全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