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決策行動1

●毛澤東語氣堅定地說:“戰爭必須勝利,物價不許波動,生產仍需發展。”

●毛澤東在會上號召:“要保證前方的物資供應,隻有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

●毛澤東指出:“增加生產,厲行節約是中國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務。”

● 中央決策行動

共和國故事·為了前線

毛澤東發出偉大號召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毛澤東首先向各位委員通報了我中國人民誌願軍自1950年10月19日開赴朝鮮戰場後,抗擊美國侵略者的情況。

毛澤東用他那依然濃重的湘潭口音說:

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經過一年的英勇戰鬥,我誌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已經將不可一世的所謂“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並迫使美軍開始了停戰談判。

毛澤東說到這裏,目光炯炯地掃視了大家一眼,接著說:

雖然我們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我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毛澤東說,由於一年來朝鮮戰爭的發展,全國軍事人員已較1950年規定數增加了50%,這在取得朝鮮戰爭的勝利和加速現代化兵種的組成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財政的供應和人力的消耗上,卻成為很大的負擔。就財政支出而言,1950年的國防費是2801億元,1951年的國防費用預計比上年要超出40%多,高出20%多的經濟建設比重,以致我們現在的許多工作麵臨嚴重的危機。

另外,美國為了報複中國部隊出兵朝鮮,在國際上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實施禁運。

1950年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全麵禁運,“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共產黨中國。”

12月8日,美國宣布《舊金山執行港口管製法令》,上麵規定,無論何種貨物:

經由美國口岸轉達中國旅順、大連、香港、澳門者,均需卸下,如要裝運,必須特別許可。

美國政府知道,僅僅美國單方麵對中國實行禁運而無盟國的配合,禁運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於是,美國政府一方麵與有關各國頻繁接觸,爭取他們加入到對華禁運的行列中,一方麵力圖通過聯合國,采取集體行動。

1951年2月1日,在美國的操縱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誣蔑中國為“侵略者”的決議,要求各國對美軍給予一切援助,對中、朝軍隊不要給予任何援助。

聯合國還成立了由美、英、法、墨西哥、菲律賓、土耳其、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埃及、委內瑞拉等組成的所謂“額外措施委員會”,專門對中國實施經濟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