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統一思想 堅定信心 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1 / 3)

本刊特稿

作者:梁鐵城

一、2011年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2011年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各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調結構、促轉變、惠民生,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增長穩定、質量提高、結構改善的良好態勢。初步統計,2011年 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4246.1億元,增長14.3%。

2011年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一是糧食產量再創曆史新高。全年糧食產量達到477.5億斤,增長10.6%。二是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化學工業和裝備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同期提高7.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高於全國平均5.1個百分點。三是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年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64.1億元,增長3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1%。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41.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四是區域布局調整深入推進。西部地區重點產業加速向沿黃沿線地區集中,沿黃沿線22個重點工業園區、集中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665.8億元,增長35.1%,占西部地區全部工業園區(開發區)工業增加值的86.7%。東部地區加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9%,均高於全區平均水平。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顯成效。就業形勢穩中趨好,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6.3萬人,完成計劃的105%。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加快,累計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46.5萬套,開工率104.5%。各項社會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

2011年全區經濟運行總體較好,各項社會事業全麵進步,但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仍然較為突出,“一煤獨大”的問題沒有根本改變,非資源型產業和服務業比重較低;運力明顯不足,重點路段擁堵仍然比較嚴重,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較大製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較低,與全國平均仍有一定差距;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5.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

二、2011年發展和改革工作回顧

2011年以來,麵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全區發展改革係統的同誌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調結構、促轉變、惠民生等各個方麵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認真履行參謀助手職能,切實加強重大問題研究

堅持想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加強對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研究,適時提出宏觀政策建議。

一是爭取出台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幹意見》。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2011年國務院出台了《若幹意見》,為我區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為貫徹落實好《若幹意見》,我們爭取國家發改委協調國務院辦公廳出台了貫徹落實《若幹意見》重點工作的部委分工方案。加強落實《若幹意見》的督促和協調工作,國家9個部委出台了支持我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文件。代擬了自治區落實《若幹意見》分工方案,已上報自治區政府。

二是強化對經濟形勢的監測分析。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按月度進行經濟形勢分析,全年共完成11期全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其中,一季度、三季度的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及2011年經濟運行情況和2012年經濟工作安排建議向自治區黨政聯席會議做了彙報,上半年的分析報告在全區經濟形勢電視電話會議上作了專題通報。完成了上半年社會形勢分析報告和《2010年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報告》,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提交了《2011年上半年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三是積極開展規劃編製工作。在完成“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組織編製了農牧業、生態等39個重點專項規劃,其中20項已經政府審批公布。按要求修改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送審稿)》,編製形成了《呼包鄂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已上報自治區政府。組織編製了《以呼包鄂為核心沿黃河、沿交通幹線經濟帶重點產業發展詳細規劃》、《呼包鄂地區能源發展規劃》、《自治區“十二五”電力發展規劃》、《呼包鄂地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等一批規劃,有的已經政府批轉實施。

四是加強對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研究提出了《關於促進金融業發展的若幹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民航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性文件,大部分已上報自治區政府,有的已經批轉實施。完成了《自治區物流業情況報告》、《服務業發展報告》、《熱電聯產情況調研報告》等18個專項調查研究報告。

(二)著力抓好中央投資項目建設,加快重點項目實施進度

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截至目前,累計爭取到中央預算內資金137億元,發行企業債券總規模120億元。生態方麵,落實退耕還林建設任務6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633萬畝、退牧還草1765萬畝、天然林保護166.8萬畝、“三北”防護林197.5萬畝。交通方麵,共爭取國家批準重大交通項目4個,其中,鐵路項目1個、建設裏程286公裏,高速公路項目3個、建設裏程691公裏;自治區按權限批複了鐵路項目10個、公路項目23個、公路客運站項目13個、民航機場項目2個。水利方麵,落實了5個大型灌區續建及節水配套改造工程、黃河近期防洪工程、規模化節水灌溉示範項目、海勃灣水利樞紐和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能源方麵,共爭取國家核準了14個能源重點項目,包括1個火電項目2×66萬千瓦、3個風電項目70萬千瓦、4個煤礦項目3800萬噸、6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486公裏;自治區核準風電項目178.2萬千瓦、太陽能項目24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2×1.2萬千瓦、煤礦升級改造項目1050萬噸、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310公裏、成品油輸送管道項目321公裏。農村基礎設施方麵,解決了1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6.2萬戶,新增通瀝青水泥路嘎查村95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