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月評(2013年7月)
市場經緯
作者:劉子佳
本期我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總體行情穩中有升,但各航線運價漲跌不一:在歐地、北美等主幹航線旺季貨量的支撐下,船公司強力推漲運價;次幹和南北航線運力供大於求,運價繼續下滑。7月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均值為點,較上月均值上漲2.5%;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均值為點,較上月均值上漲11.4%。
1 歐地航線運價上漲
隨著夏季傳統出貨旺季逐步來臨,歐洲航線貨量表現出較為穩定的上升勢頭,加之6月以來各大船公司開始控製艙位供給(Alphaliner的統計數據顯示,6―7月亞歐航線運力規模呈現逐月下降趨勢,7月周運力約36.6萬TEU,同比下降5.8%),運力供大於求的形勢明顯緩和,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攀升至90%以上,部分航次接近滿艙。鑒於此,船公司本輪漲價計劃執行得較為順利:多數船公司於7月第一周上調市場運價,部分月初觀望的船公司也於第二周跟漲;下半月部分航次運價有所回落,但跌幅不大;月底多數航次運價保持在左右。總體而言,得益於市場基本麵的支撐,7月船公司的漲價行動基本告捷,漲價幅度得以較好落實,運價呈現明顯回升態勢。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歐洲航線運價指數為點,較上月同期上漲33.4%。地中海航線夏季出貨旺季逐步臨近尾聲,市場開始降溫。上半月運輸需求表現尚可,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維持在90%左右,運價受歐洲航線漲價的鼓舞同步上漲,但由於前期運價基數相對較高,且供求關係的支撐力度不足,漲價幅度僅為100~200美元/TEU;下半月貨量增速開始放緩,船公司加大攬貨力度,運價出現下跌勢頭。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地中海航線運價指數為點,較上月同期上漲10.7%。
2 美線運價小幅反彈
盡管美國經濟複蘇推動北美航線運輸需求穩步上升,但該航線運力擴張步伐更快(Alphaliner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北美航線周運力約41.0萬TEU,同比增長約8%),貨量增幅與運力漲幅相比顯得杯水車薪,美西、美東航線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均維持在85%~90%。受此影響,7月上旬船公司的漲價計劃執行受阻,部分船公司推遲執行漲價計劃,最終不了了之,月初漲價的船公司也於月中回調價格。美西航線運力升級力度大於美東航線,運價下行速度也快於後者,至月底漲價成果已被盡數蠶食。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指數分別為1 085.79點和1 224.75點,分別較上月同期上漲0.4%和2.8%。
3 澳新行情持續低迷
澳新航線運輸需求延續上月的低迷態勢,導致部分船公司的新增運力難以完全消化,加之亞澳運價協議組織的運力控製計劃臨近尾聲,價格競爭更為激烈,運價低位下探,部分航次的最低運價已跌破500美元/TEU。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澳新航線運價指數為870.58點,較上月同期下跌7.3%,創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
4 波紅航線運價滑坡
受收貨地齋月節影響,波紅航線運輸需求明顯收縮,供求關係進一步惡化,部分航次的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下滑至70%左右。下半月部分非正式運價組織的成員船公司采取輪流停航的運力收縮措施,並借此上調運價;但由於供求關係改善情況不佳,運價漲幅甚小,總體跌勢未能扭轉。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波紅航線運價指數為921.11點,較上月同期下跌16.0%,位居當月各航線跌幅之首。
5 南美運價總體下行
盡管臨近傳統旺季,但南美航線市場表現低迷。受巴西“罷工潮”影響,南美東航線運輸需求上升乏力,加之船公司擴大運力供給,導致運力供求失衡進一步加劇,市場運價逐周下滑,月底部分航次運價已跌破750美元/TEU;南美西航線運輸需求表現相對較好,但仍無法消化過剩運力,運價自月中大幅上調後迅速回落,月底多數航次運價下滑至/TEU左右。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南美航線運價指數為733.15點,較上月同期下跌7.4%。
6 日線運價基本穩定
日本航線市場貨量保持平穩,上海港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在70%左右,市場運價保持穩定。7月26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至日本航線運價指數為736.86點,與上月同期基本持平。
(編輯:張敏收稿日期:2013-07-31)
友情提示:同期《中國沿海(散貨)運輸市場月評》請見《水運管理》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