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港口經濟運行情況及形勢分析
港站碼頭
作者:王明誌 趙柯
1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外貿進出口低速增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達到3.3%,較2012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2%和5.3%。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複蘇道路依舊曲折。
2013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穩中有進,完成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6%,其中:第一季度增長7.7%;第二季度增長7.5%,比此前市場預測的7.6%略有下降。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8%,其中:上海市完成 10 168.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浙江省完成,同比增長8.3%;江蘇省完成,同比增長9.6%。
2013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體呈現低速增長態勢,第二季度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億美元,扣除彙率因素後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億美元,同比增長10.4%;進口億美元,同比增長6.7%;貿易順差億美元,同比擴大58.5%。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呈現逐步回落態勢:第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為億美元,同比增長13.5%;第二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為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5月同比增長0.3%,6月同比下滑2.0%。原油、煤炭、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原材料的進口均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2013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略降0.02%,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1.3%,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同期,上海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下降3.7%;江蘇省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略降0.1%;浙江省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增長6.5%。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外貿進出口總值分別居全國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
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的原因如下:(1)世界經濟下行趨勢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我國出口增長受到抑製;(2)彙率、勞動力等出口成本持續上升,外貿企業出口難度加大;(3)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製原材料進口需求增長。
2 水路貨運量保持較快增長
長三角地區港口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各項數據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主要生產指標恢複高位運行,屢創新高;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數量及增速均明顯超過2012年同期水平,創曆史新高;外貿貨物吞吐量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態勢良好,但由於集裝箱運價水平總體不如上年同期,航運企業的經營壓力依然較大。隨著國務院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
2013年上半年,我國交通運輸生產主要指標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回暖,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中趨好,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特點。上半年全國完成水路貨運量23.516億t,同比增長7.0%;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39.59億t?km,同比下降0.1%。同期長三角地區完成水路貨運量9.04億t,同比下降1.0%,占全國水路貨運量的比重為38.4%,其中:上海市完成2.24億t,同比下降18.5%;浙江省完成3.56億t,同比增長4.6%;江蘇省完成3.23億t,同比增長8.2%。同期長三角地區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億t?km,同比下降11.0%,其中:上海市完成億t?km,同比下降26.3%;浙江省完成億t?km,同比增長6.0%;江蘇省完成億t?km,同比增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