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客行(3 / 3)

三拳打死鎮關西本是一個暴力的場麵,在《水滸傳》中,暴力場麵經常出現,但此段與別處不同。魯達的三拳都從鄭屠被打時的主觀感受來寫打的結果。第一拳打在鼻子上,用“開油醬鋪”來比喻,重味覺方麵的描寫;第二拳打在眼眶眉梢,用“開彩帛鋪”來比喻,重視覺方麵的描寫;第三拳打在太陽穴上,以“做全堂水陸的道場”來比喻,重聽覺方麵的描寫。三個比喻,層次分明,把三拳描寫得有色有聲,畫麵動感十足。

魯達也不是一味粗野,小說中說他並不是一上去就和鄭屠對戰,而是先用心理戰取得優勢。他先是假借經略府要買肉為理由,讓鄭屠親自動手切了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再細細切做臊子。之後層層加碼,步步為難,戲弄對方,一方麵煞了鄭屠的威風,另一方麵也使他失去理智。三拳之後,魯達不期打死了鄭屠,看到鄭屠“挺在地下,口裏隻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彈不得”,魯達這時也醒悟打死了人,“尋思道:‘俺隻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於是“拔步便走”。但這時他不是急步脫困,而是再“回頭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再“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一番裝腔作勢的指罵,為自己贏得了開脫的時間。故事逼真地刻畫了粗中有細的魯達。

魯達是很有霸氣的人物,他疾惡如仇、見義勇為,顯現了剛直與豪氣,粗野而不失氣概,令人覺得可愛可敬。後來,魯達出家,法名“智深”,綽號“花和尚”,“智深”二字正好說出他魯而有智的一麵,深深可敬。其後魯智深和林衝惺惺相惜,為兄弟奔走相助,都可見豪俠之風。往後俠義小說中的豪俠都往往有著花和尚的影子。

對於鄭屠這類人,你覺得他應該受到怎樣的懲戒?

魯達的性格和行為,怎樣反映了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

現代社會是否需要魯達這類人物?

3.清代以後俠義小說的繁盛

清代是俠義小說發展的高峰期。小說歌頌俠士懲治邪惡,為民解困,或吸收了劍術和仙術成為劍俠或仙俠小說,或加入男女婚戀的內容成為俠情之作,如《綠牡丹全傳》、《七劍十三俠》、《兒女英雄傳》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另外俠義小說在發展中每出現公案的內容,案件的發現、偵破至審定都有俠客的參與,這就形成了俠義與公案自然融合的情況,因而又有“俠義公案小說”之名,如《施公案》、《彭公案》、《三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等。此時俠義小說作品大增,成為流派。魯迅《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把清代小說分為四派,其中一派就是俠義派。以下便來了解一下清代俠義小說中出色的作品《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一百二十回,原名《忠烈俠義傳》,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年),署石玉昆述。故事前段講述宋代清官包拯在南俠展昭等人幫助下,儆惡除奸,公正斷案,安境保民。後段主要寫展昭和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與丁兆蕙以及“五義”(又稱五鼠: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等俠士如何克服內部矛盾,歸順朝廷,為國出力的經過。書中的俠客救急扶危、除暴安良、重義重信,寄托了老百姓的良好願望。《三俠五義》是一部融合公案和俠義的作品,寫清官在俠客的輔助下審案斷獄,俠客在清官的支持下為民除害,行俠仗義。書中人物刻畫細致,各具神采,如展昭寬厚大度,白玉堂驕傲好勝而英姿颯爽,都各有可愛之處。小說保留了宋元以來說話藝術明快、生動、口語化的特點,刻畫人物各具特色,富於世俗生活的氣息。魯迅以為此書“獨於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國小說史略》)。

《三俠五義》是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影響十分廣泛,其後更出現了《小五義》、《續小五義》、《英雄大八義》、《英雄小八義》等同類作品。《三俠五義》中的不少故事,也成為各類戲曲的題材來源。如粵劇《包公審烏盤》,京劇《打鑾駕》、《遇皇後》、《打龍袍》、《五鼠鬧東京》等,都是敷演其中的故事。另外,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如《包青天》等也都是從中演化,在華人地區引起廣泛回響。

俠客為官府服務是不是最理想的匹配?

就你所認識的《包青天》故事,其中誰最具俠義精神?為什麼?

4.新時代的俠義小說

五四之後新文學興起,俠義小說也呈現了新的景象。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等人的作品吸引了大量讀者。到五十年代後,金庸(《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古龍(《楚留香》、《陸小鳳》等)、梁羽生(《白發魔女傳》、《萍蹤俠影錄》等)等“新派武俠小說”問世,以全新的寫法開創武俠小說的全新世界,無論人物刻畫、武打描繪、情節結構都有所突破。因為俠不離武,武打內容成為小說的重要成分,所以也稱“武俠小說”,成為重要的小說類型,吸引無數讀者。電視、電影、動漫畫以至電腦遊戲都多番改編這些俠義作品,其影響滲透社會每個階層,可謂至巨。

在新時代的武俠小說中,你最崇拜哪位俠客?為什麼?

武俠小說中“武”、“俠”與“情”,你最看重哪一項?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