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談話節略1
◎彭光烈/口述 李劼人/記
1.談話認識和當時思想。
2.奉命勒辦向陽場、昭化鎮及任綿屬遊擊司令(綿陽、安縣、綿竹、什邡)。辛亥七月,在以上四縣遊擊,無戰事。惟在什邡屬雙土地,繳獲偽裝同誌軍鳴火槍、羊角叉、抬炮、刀、矛百餘件,捕獲七十餘人,詢明,悉數釋放發還。
3.防守省城北門藩庫、鳳皇山2,會攻新繁。周駿(五標統帶)由新都攻新繁,即日午後一時克複。
4.王鑄人(八標統帶)攻郫、崇、灌、彭,後攻溫江、崇慶縣三渡水,陳錦江(八標督隊官)、周啟檢(七標3隊官)陣亡覆沒,全隊官兵百二十餘人,九子步槍百卅餘支,子彈四十餘萬。
林德軒(五標管帶)、彭君蒲(五標隊官)、李經楨(五標隊官)守崇慶州。
易排長在向陽場,全排覆沒陣亡,官兵四十餘人,槍支四十餘支。
5.朱慶瀾(見另紙5)率步兵一協和騎炮工六隊,在新津河北岸對攻新津城。拒守之同誌軍萬餘人,首腦侯寶齋。叛變防軍四百餘人,叛變營長周宏鈞,月餘不克,此戰是大戰。
6.魏楚藩(八標教練官)在東路茶店子被夏之時(八標排長)起義擊斃。夏兼程取道樂至,到重慶,合並張培爵。張思聰率騎兵百餘名,追之不及,轉回。張本同盟會會員。
7.陸軍第十七鎮部隊:
步兵:三十三協,協統施承誌,浙江人,號調梅。
三十四協,協統陳德麟,湖北人,號瑞周。
三十三協六十五標,統帶周駿,四川4,號吉玬,轄第一、二、三營。
三十三協六十六標,統帶葉全,雲南人,號香石,轄第一、二、三營(係防軍改編)。
三十四協六十七標,統帶孫紹荃,浙江5,號合浦,轄第一、二、三營。
三十四協六十八標,統帶王鑄人,號寶□,轄第一、二、三營。
騎兵:一標,統帶蔣隆棻,湖南人。
炮兵:一標,統帶陳桄,浙江人。
工兵:一營,管帶羅偉,四川人,號厚常。
輜重:一隊,隊官袁紹伯,開縣人。
特種兵:兵員因成鎮不久,正在擴編時,戰事便發生,所有官兵多係三十三混成協編製者。
8.陸軍與同誌6作戰,以西、南方麵為多,東、北方麵甚少。
9.陸軍官兵在事變作戰時,已有少數初萌革命思想,對同誌軍(極為脆弱)作戰是有讓手的,所以趙爾豐與其助紂官僚懷疑陸軍。
若無陳、周、易死難,預料戰期必能縮短,反正必可提前。
10.趙爾豐交出川政前後(見另紙10)。
11.蒲殿俊、朱慶瀾組織軍政府。
蒲、朱受趙氏支配,軍政大權全權握於化身朱慶瀾之手,羅綸任交涉局局長,專任同誌軍交涉事宜。
12.十月十八日,巡防軍叛變,蒲、朱隱匿不出。尹昌衡單騎馳鳳皇山,促六十五標統帶周駿率全標進北門,維持秩序。
十月廿日,在明遠樓下召集軍政各界開會。
周駿任臨時主席,推舉尹昌衡為正都督、羅綸為副都督,第二次成立軍政府。立時布告,派出巡查隊(陸軍),城廂多處戡亂,正法搶劫匪徒數人,秩序即時回複。
孫中山先生代表、四川同盟分會會長董修五任總政處處長。議決——
成立親衛軍,一標標長陶澤焜;
改編第十七鎮為四川陸軍第一鎮,宋學皋任第一鎮鎮長;
收編同誌軍為四川陸軍第二鎮,彭光烈任第二鎮鎮長;
收編防軍成為第三混成協,孫兆鸞任第三混成協統領,旋改任四川陸軍第三鎮鎮長;
成立軍政府衛庫(改編一部,新募一部,即皇城武器庫)。
13.同誌軍改編為四川陸軍第二鎮情形(見另紙13)。
14.第二鎮教育及整頓情形(見另紙14)。
15.第二鎮分任任務(見另紙15)。
討雅州川邊邊務大臣傅華封,擒之,並收編其防軍五營餘。
派參謀長李俊調查川邊情形。
派參謀長李樹勳援陝、甘,催促反正。
平鬆潘夷亂。
援陝、甘,打白狼,全師動員,由彭光烈率領征勒。
駐防川北:川北全境及綿陽、安縣、中壩。餉項按月領收,或由都督府發撥單到指定機關領收,係侍給製,服裝專項係統發。
16.第一師宋師長(學皋維持成都治安,第一旅旅長趙光森率步炮團□討伐逆群7)約三月辭職,由周駿繼任,率全師赴自井、瀘州一帶,對付藉名援助兼索協餉的滇軍。
第三混成旅旋改第三師,孫兆鸞師任川邊防務和川邊兵站,總監陳遐齡(第九團長)之入川邊,即此時。
17.軍政府首腦密議,議決:趙逆爾豐,爭路事變始而擅捕賢良,蒲、羅諸人幾欲殺害,槍殺請願之無辜人民數十人,令防軍各縣勒殺起義農民保路同誌會,死難數千人,窮促自危,假將川政交與化身朱慶瀾,暗與防軍密商暴動,妄圖重秉川政,造成十月十八日事變,人民損失生命財產不可數計,決議圍攻督署,正法趙爾豐,劊子手是陶澤焜(地點玉茶堂壩子)。
第一師步兵一團飭炮兵一營陣地東較場城牆。
18.一般見聞:
同盟會軍事部長龍光,號灼三(有關防一顆),武備畢業會員,陳鳴謙、彭家珍、熊碩輔、王樹槐、王秉璋、付壽棠、孫□祥、楊肇錫、黃成群、餘紹賡、張思聰等十餘人皆武備畢業。
第二次軍政府成立及楊辛野、張致祥、黎慶餘、黃祿生、王樹槐等六君子出獄,楊辛野任軍事巡警,對成都秩序頗為盡力。
楊肇錫,由漢口同盟分會派四川,到榮、威一帶革命運動。
彭家珍在天津任暗殺部,與陳鳴謙、熊碩輔、餘紹賡謀炸梁8弼(號賚臣),臘月間,在北京無量大人胡同羅春士家征得像片後,彭家珍炸中梁弼腦部(先放手槍,未中,強用炸彈),流血過多,到醫院不久即廢命(彭家珍登時中破片,即死)。製運炸彈到京9,到南京政府,追贈上將軍;後由亂葬墳遷葬三貝子花園一角,至今仍在該處。
當時修製炸彈者隻黃佛10生、喻華偉之兄(喻培倫,字雲紀)二人。
玉昆將軍與羅綸多次協議,繳出九子毛瑟一千五百支,子彈七八十萬。羅綸移入東門街(□□□□11)先住,滿城旗兵、旗民問題始告解決,故有續定優待滿人專條。
另紙補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