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謝恩出朝而行不題。
一日祖師於岩上梳頭,霎然想起血身無用,自覺意懶,頭亦不梳,撇向後麵,沉吟半晌,將身視下岩去,那岩下卻有十餘丈深。耳聞天書一到,五龍捧起祖師,祖師見旨到跪接。宣讀旨曰:古雲,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善惡有報,乾坤無私。朕觀玄元苦修四十餘載,無毫發動念,誠心可知,當入天宮之位。寡人今差五龍捧駕,金星持印,石穀執旗,封卿為五虛師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員天將,八十二化身。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念五,巡遊天下,驗察善惡。原位太陽宮,祿享千鍾,入西天受戒而升九族,叩頭謝恩。
祖師聽讀罷,叩頭謝恩畢,回身梳洗,發不能上。祖師大驚,妙樂天尊曰:“弟子不知此意,天書到後,形下能改,安能再梳。”祖師拜謝。妙樂天尊駕雲上天。次日平明,玉帝升殿,妙樂天尊帶祖師見帝。玉帝問卿是誰?
天尊奏曰:“這是臣領旨前至武當山,帶來玄元見駕。”玉帝見奏大悅,降①啣環而報——傳說東漢楊寶救了一隻黃雀,某夜有一黃衣童子以四枚白環相報,謂令寶子孫潔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後以此比喻感恩報德。
②濟——成(事)。
階扶起祖師,賜錦墩同坐,大設禦宴,賞勞群臣,傳旨送祖師去太陽宮不題。
次日祖師到太陽宮升道公座,門吏報眾天尊拜賀。祖師請進相見畢,正談論間,忽見北方怨氣衝天。祖師大驚,問諸天君曰:“弟子才到此上界,因何有此怨氣衝天,倦倦不息?”眾天君曰:“上帝有所不知,此是中界隋湯帝無道,昏迷殺人,故有此氣不散。”言未罷,又見四方妖氣衝起。祖師又問曰:“又有妖氣起,此是為何?”眾天君曰:“妖氣者乃上帝部將,在中界四方作亂,故有此妖氣也。”祖師曰:“妖怨二氣衝天,非祥瑞也。不宜久容,當要何如處之?”眾天君謂曰:“如得一人有神通,去中界收盡二氣,其功莫大,如此三界寧矣。”祖師曰:“妖氣既某步將,何惜一行?來日某當麵君下凡,收盡二氣,豈不為美?”眾天君各各大悅,告辭回洞不題。
卻說玉帝次日升殿,祖師出班,朝靴踏地,象簡當胸,奏曰:“臣昨到太陽宮,見中界有妖怨二氣衝天,臣觀非上界樣瑞,當以除之。聞說者雲,妖氣乃臣部將在中界四方作亂,臣願下凡,收回部將,除邪滅妖,回見陛下。”
五帝聞奏大悅,即賜三台七星劍一把,黃金鎖子甲一件,火丹五百丸,封為北方真武大將軍之職,禦酒三杯,謝恩出朝。祖師離上界,去三清觀辭三清。
相見畢,三清問其來故。祖師將奏玉帝去中界收妖事說了一遍。三清問曰:“更有誰同去?”祖師曰:“弟子自去,又無副將,今者故來請教,當複如何處之?”三清曰:“此亦不難。當日你在武當修行之時,曾脫有肚腸於山中石岩之下,肚成龜怪,腸成蛇怪,在中界作亂。汝若到凡,取此二物為將,方能成功。”祖師聞言,拜別駕雲下山。念動咒語,變一道士。不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祖師下凡收二怪卻說龜蛇二怪,一日在水火洞中玩賞,蛇言曰:“我與兄生於武當岩下,幾衣頭角。今日神通廣大,變化無窮。如今隻少一位夫人同樂,小弟心下十分不悅。”龜怪曰:“賢弟說得有理,可吩咐小妖前去各家查看,誰家有美貌女子,拿兩個來享用便了。”二人大悅,即吩咐小妖前去打探不題。
卻說曹州太守林彪,生下一女,名金菊小姐,年方二九,青春年少,生得唇紅齒白,十分美貌。又有推官趙漠,亦有一女,年方二八,名喚嬌娘,體態妖嬈,眉清目秀。一日同太守小姐金菊,在花園中玩花,被小妖打探看見。回報二怪,二怪即時駕妖雲,一夥前來。果見二女在後園中玩賞,生得十分美貌。二怪大悅,顯出神通,念動咒語,一時狂風大作,對麵不能見人,眾梅香俱被吹倒。二小姐相攜,正欲走出後園,被二怪各抱一個,駕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