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放送
資訊放送
6處古村落入選國家文物局保護試點
近日,國家文物局下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選取6處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開展保護利用綜合試點工作,河北雞鳴驛村、山西湘峪村、浙江新葉村、安徽呈坎村、貴州地捫村和陝西黨家村入選,綜合試點工作力爭在3年內全麵完成。
國家文物局這份《關於開展古村落保護利用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古村落保護工作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麵臨巨大壓力,加強古村落保護已是當務之急。”
《通知》明確,試點工作的四大總體原則為規劃先行原則、整體保護原則、關注民生原則和民眾參與原則。試點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加強古村落中鄉土建築和環境風貌格局的整體保護,與村落發展相統籌,與民生改善相結合,提倡古村落的合理、適度利用,在實踐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指導意義的古村落保護利用管理模式,同時發揮試點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共同實現古村落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試點工作將由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領導和部署,力爭在3年內全麵完成。在6個試點古村落,將開展民居建築群的保存現狀調查與評估工作,編製古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和保護工程方案,開展古村落環境格局的曆史沿革調查研究,因地製宜地探索古村落展示利用和旅遊發展模式,製定具有較強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本地區鄉土建築保護利用導則、規範。
此外,《通知》還鼓勵在試點工作中探索建立傳統民居等鄉土建築的修繕獎勵機製,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以一定比例補助屬於私人和集體所有的鄉土建築保護維修費用,引導村民自覺開展鄉土建築修繕和設施改善工作。
去年以來,古村落保護工作進程加快。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已聯合公布了兩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1661個村落入選。
中山: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
10月11日,2011年入選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廣東省中山市公示名城保護規劃,公示期為30天。按照規劃,中山市將建立一個包括市域、曆史城區、曆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跡4個層麵的保護體係。與此同時,中山市曆史城區中的精華部分——從善坊街區的更新保護規劃也公開征求意見。
《中山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由中山市城鄉規劃局公示,規劃範圍為市行政轄區範圍,即陸域總麵積1800.14平方公裏、海域總麵積176平方公裏。規劃期限為2012年至2020年。
《規劃》試圖建立一個由市域、曆史城區、曆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跡4個層麵組成的立體保護體係。其中,《規劃》特別強調,市域景觀結構反映了中山市曆史文化遺產保護體係的空間特征,市域遺產景觀結構的建立,有助於避免條塊分割的情況和造成曆史環境分散的零星保存,以保障文化生態的完整性。
而在曆史城區的保護上,中山市劃定了總麵積為198.13公頃的保護麵積,範圍為東至孫文中路—河泊大街—洪家基大街,西到石岐河西岸,北至青雲街—步雲裏—光明路—紫裏—裕華大街—水街口—興仁裏,南到民權路—白水井大街。
根據《規劃》,中山市將形成“山—水—城”的保護格局,劃定了煙墩山山體保護區、石岐河和九曲河水體保護區,在這一“山”、兩“河”保護區內嚴禁新建。而“城”是指明代城牆遺址,古城牆雖然大部分拆除後成為街道,但肌理尚存,規劃將結合慢行交通廊道的布局,將連貫的街巷進行整理,規劃成環狀公園綠帶。與《中山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一起公示的,還有《從善坊曆史文化街區更新保護規劃》。作為中山市重要的曆史文化街區,從善坊曆史文化街區將從沿街商業帶、公共開放廣場、網絡化的傳統尺度居住空間三個層麵延續傳統格局,街道原有的空間尺度和比例關係將得以保持,高寬比將控製在1∶3範圍內。
目前,中山市擁有孫中山故居等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陸皓東故居等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西山寺等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3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將中山市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杭州淳安升級農村曆史建築保護工程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設立農村曆史(特色)建築保護專項資金,升級農村曆史建築保護工程。今年淳安縣財政將投入1500萬元用於古建築保護,以後每年將不少於2500萬元。
淳安現有農村曆史建築2661處,包括古祠堂451處、古民居1468處,以及古橋梁、塔刹等,數量占杭州農村曆史建築總數的1/3。雖然這些農村古建築大多屬普通民居,沒有名人故居的顯赫光環,但它們是地方曆史文化演變和發展的見證,其曆史性和藝術性遠遠超過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