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戰役結束3

毛澤東同意結束戰役

彭德懷“停止追擊”的命令發出後,立即引起了蘇聯和朝鮮方麵的不解。

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紮哈羅夫第一個跳出來表示強烈反對。

1月9日,紮哈羅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得知第三次戰役已經結束,誌願軍已經停止追擊後,馬上不高興地說:“世界上哪有打勝仗的軍隊不追擊敵人,不發展勝利成果的呢?這將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犯下喪失戰機的錯誤。”

第二天,金日成在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和蘇聯駐朝大使兼軍事顧問拉佐瓦耶夫的陪同下,心急如焚地來到中朝聯合司令部,與彭德懷圍繞關乎抗美援朝戰爭前途、進程和結局的大戰略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

金日成對誌願軍的決定非常不滿,認為部隊休整時間不宜過長,主張繼續南進。

拉佐瓦耶夫指責彭德懷是“軍事保守主義”,還說,“在蘇軍的戰鬥條令中,沒有進攻勝利後停止進攻的。”他還搬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軍向德軍由戰略反攻到戰略進攻的情況為依據,認為“聯合國軍”已經被打敗了,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連續反攻,隻要實施蘇軍“大縱深作戰”理論,不停地向敵人深遠縱深進攻,使敵人沒有喘息的機會,就可以用“閃電”攻勢把敵軍趕下海,解放朝鮮全境。

然而,他沒有說蘇軍自己在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的一條經驗,“沒有空軍參戰,任何一個大戰役都無法進行”。他也沒有說,蘇軍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是以龐大的坦克和航空兵集群為基本支撐的。蘇軍在1945年進行的多次反攻戰役中,兵力兵器密度達到每公裏約300門火炮、3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但是,所有這些條件,都是誌願軍所沒有的。

此時的拉佐瓦耶夫忘記了,1950年6月,他所製定的趁勝追擊的作戰計劃幾乎葬送了朝鮮人民軍的全部精銳。

麵對這種指責,彭德懷拍案而起,“第二次戰役我們停止追擊,拉佐瓦耶夫就不同意!我難倒不想擴大戰果追擊敵人?可靠兩條腿追四個輪子,能有什麼結果?我難到不懂乘勝追擊的道理?我軍曆來主張猛打猛衝,擊潰敵人後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但是,朝鮮有朝鮮的特殊情況,我軍戰鬥減員和疲勞不說,朝鮮是個狹長的半島,東西海岸敵人到處都可以登陸,我們的戰略預備隊上不來,仁川的教訓不能重複!彭德懷不是為了打敗仗來朝鮮的!”

在討論中,金日成一再要求彭德懷命令全線部隊“繼續前進”。對金日成,彭德懷耐心地分析了雙方的兵力和對峙態勢。

彭德懷說:“誌願軍入朝兩個多月,經過3次大戰役,已經將敵軍從鴨綠江邊驅趕到37度線以南,但誌願軍作戰傷亡很大,各戰鬥單位人員體力大為削弱,而且很少得到補充,尤其是戰線拉長,運輸困難,不能得到及時補充,糧食、彈藥和被服都供應不上,多被敵機炸毀。目前,正值冬季,因此,急需休整補充,交通運輸需要修複改善。敵人雖然遭到我軍三次戰役嚴重打擊,但是主力損失不大,還保持著海空優勢。這次敵人有組織地節節敗退,顯然是別有用心。美軍和南朝鮮軍第一線兵力還有20多萬,已經在平澤、安城、堤川一線布防。我們在這一線殲滅敵人,比把敵人逼到釜山狹小地區有利。因此,我軍停止追擊,當前進行休整和充分準備,求得下一次戰役在這一線更多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點非常重要。”

彭德懷還說:“我軍已經很疲勞,又沒有製空權,後方供應不上。敵人是摩托化,我軍是兩條腿,這怎麼能追得上呢?而且,如果敵人到朝鮮半島東南角集中了,又有洛東江阻隔,更不利於我軍殲滅敵人。”

雖然彭德懷耐心解釋,但急於解放朝鮮全境的金日成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為此,兩個人不歡而散。

半夜,彭德懷的警衛員告訴彭德懷,金日成的屋子裏一直亮著燈光。彭德懷讓人送去兩片安眠藥。

1月11日,彭德懷和金日成就此問題進行正式會談。

樸憲永說:“隻要誌願軍繼續向南攻擊,美軍一定能退出朝鮮。”

金日成也說:“美軍要找個借口退出朝鮮。如果我軍不去追,美軍是不會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