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信仁笑嗬嗬地說道:“小丫頭還真有兩下,得讓老夫刮目相看。這般年紀,能寫出這樣的字來,將來定能大有造化。”
丁香蘭被那寶劍所吸引,將劍身緩緩抽出劍鞘。 蒲信仁見此又道:“你會舞劍?”
看完丁香蘭的一套劍法,蒲信仁搖搖頭道:“你的劍法比你的書法,差遠啦,書法與劍法可是有相通之處。”
丁香蘭問道:“什麼相通之處,想聽前輩高論?”
蒲信仁道:“品鑒書作,先考其神采與意味,再察章法與結構,最後審其用筆之巧拙; 反之,習書練字,首要點畫純熟,此亦是書家基本的功夫。其次則講字的間架結構及章法布局,最後方可練至風格神韻之美。 常言道,言由心生。而於書者,字亦如人。其品格、氣節、道德……發於筆端,行於墨跡 、溢於神采。觀真卿筆墨,能感其莊嚴雄渾、正氣凜然,必為報國忠臣;賞羲之蘭亭序,可覺其風神卓然、清雅絕俗,必是美男子無疑。”
丁香蘭問道:“請前輩講講劍法與書法相通之處!”
蒲信仁道:“ 唐人張旭,善草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劍,終有所悟,自此草書精進而成就草聖之名。由此可見,書法與劍法有相通之處。”
蒲信仁又道:“劍法有點、刺、崩、撩、雲等。如同於書法中的點、橫、撇、捺、折等筆法;劍法中有“虛、實”,筆法中有“藏、露”;劍者招式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亦如書者行氣中的顧盼呼應、承接映帶、筆斷而意連; 劍法配合劍者的身法步法,則能快捷凶猛,剛柔相濟,瀟灑大方。劍法運用自如,而達劍道精髓,則是無招勝有招。筆法在書者的運用之下,灑脫而奔放的絕美文字便在書者得意忘形之際、隨心所欲之間躍然紙上。 書法是心的劍法,劍法是身的書法。”
梅慶書道:“今聞前輩高論,真是耳目一新。 ”
丁香蘭糾纏著要蒲信仁也要舞一套劍法看看。蒲信仁在三人麵前舞了起來。但見他劍鋒如筆鋒,揮劍如揮毫。人劍渾然一體,劍光閃耀恰似大片桃花林中的落英繽紛。
丁香蘭道:“前輩一定要指點一下我的劍法,數年或者十數年之後,能達到前輩的劍法,我便知足了。”
蒲信仁微笑道:“孺子可教矣!不用數年,更不用十數年。機緣一到,數日之內,便可達出神入化之境。”
丁香蘭大喜道:“前輩請指教啊。”
蒲信仁點頭捋須詠歎道:“世間本有法,法有定法,漸悟為法;世間本無法,法無定法,頓悟為法。書法和劍法亦有漸法與頓法之分。常人習書,循序漸進,先筆法章法後至神韻,耗時長久,乃是漸法。頓法與之相反,由深至淺、由難而易。須使身心靜極而達玄妙之境,常是冥冥意境中,自然而成。”
看到丁香蘭似有所悟,蒲信仁緩緩言道 :“要想成為劍術中的高手,以你的悟性。隻要得法,也不難。牆上我這一排筆墨,你先印於腦海之中。練劍之時,多想想這些字的走勢。 李白醉酒詩百篇,書聖醉酒作禊序。醉而忘我本是境界,隻是酒醉傷身不可取,靜心冥想才是法。由此,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便可直達劍道精髓。”
丁香蘭閉目靜心,腦中閃現紙上龍飛鳳舞、收放流韻的筆墨來。片刻後,隻見她起身揮劍。劍式越來越熟,漸入佳境,達到忘我的境界。而旁觀的三人眼中,卻是一套讓人賞心悅目的劍法。
這時,龐勝魁領兵追到。在院門前,清兵使勁的叫喊開門,卻無人回應。最後龐勝魁縱身過了院牆,打開院門使得清兵進入。
丁香蘭四人正談笑時,梅慶書一眼瞧見兩名清兵尋至青樂宮,不由得叫道:“不好,清兵來了。”
兩名清兵大叫道:“原來躲在這裏!”
隻見蒲信仁暗用內勁,猛地扔出兩隻毛筆。那兩隻毛筆象長了眼似的插中兩人眉心,兩人齊聲倒地。清兵聽到叫聲,一齊趕來。四人衝殺出去,近百名清兵立馬將四人圍在院中。
一陣廝殺之後,清兵倒下十數人,四人卻無損傷。龐勝魁罵道:“一群廢物,都給我退下,我來單獨會會他們。”
清兵立即退到龐勝魁身後,蒲信仁道:“你來又怎樣,看看是不是丁姑娘的對手。”
在蒲信仁的示意下,丁香蘭與龐勝魁對戰起來。龐勝魁本來沒把丁香蘭瞧在眼裏,十數回合後,卻不能與她分出勝負。龐勝魁心中暗暗吃驚,而丁香蘭卻心生歡喜,沒想到自己劍法進步如此之快。
廝殺之際,丁雄遠夫婦趕到。六人聯手,竟將清兵殺得折損過半。龐勝魁見無法取勝,趕緊領兵退至院門正欲逃跑,金少坤那隊人馬趕來。
龐勝魁知道雖然援兵趕來,仍難勝過這六人。便在門口叫道:“你六人若不降我,我將引火燒掉你家宗祠。”
各位看官,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五十三章 征戰為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