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婚姻新麵貌6

《婚姻法》貫徹後的婆媳新關係

1951年9月,在中央政府政務院發布的《關於檢查婚姻法執行情況的指示》中說到,關於家庭虐待普遍存在的情況:

據不完全的統計,各地婦女因婚姻不能自主受家庭虐待而自殺或被殺的,一年來中南區有1萬多人,山東省有1245人,蘇北淮陰專區9個縣在1950年5月到8月間有119人。

這些數字必須引起各級人民政府嚴重的警惕。各級人民政府對此嚴重情形絕對不應容忍。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婦女》雜誌上曾有一篇通訊,描繪了河南魯山縣餘莊鄉實施《婚姻法》前後的婆媳關係:

過去一些家庭,丈夫打罵妻子、婆婆虐待媳婦是常事,婦女在家庭中沒有一點經濟權,連買根針都不敢做主。

現在不同了,民主平等代替了夫權和封建家庭統治,家庭裏購買農具、添置衣服都互相商量,婦女離婚和女兒出嫁都可以隨帶自己的一份土地。

虐待和打罵被認為是非法可恥的事情。盆窯村84戶中,沒有一戶爭吵的。

媳婦要開會時,婆婆搶著刷洗鍋碗。女孩子參加村劇團活動,父母驕傲地說:“俺閨女是演員呢!”

對此,婦聯和政府積極開展了教育與宣傳活動,使廣大群眾認識到虐待行為,不僅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而且還是違返法律的行為,在家庭中隻有和睦相處,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解放之後,《婚姻法》實施前後,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講述了婆媳關係從不好到和睦的轉變過程。

在天津四區大直沽,住著一戶姓趙的人家,這家的婆媳誰都知道,娘兒倆三天兩頭的吵架拌嘴。趙大爺是棉紡二廠的拎煤工,大兒子也是棉紡一廠的工人,因為婆媳倆總是吵架,鬧得父子兩個也沒精神工作。

其實,在解放前趙家也是非常貧苦的。父子兩個在外邊作工,也隻能勉強混個半飽。

解放後,父子兩個的工資增加了,日子也比過去好過了,這樣的日子,趙大娘非常心滿意足。於是,她就忙著托人給大兒子趙培才介紹了個對象,名字叫馬德珍。

兩人認識後,互相很滿意,便於1950年結了婚。媳婦剛嫁過來,娘兒倆礙於情麵,好了些日子,但沒過多久,就起了風波。

趙大娘腦筋舊,受封建思想影響,認為自己當了婆婆也是熬出來的,總想著把媳婦“降服”住,一不如意,就叨叨,兒媳婦年輕脾氣急,嫌婆婆嘴碎,因此感情愈來愈壞,互相猜疑,你看我不順心,我看你不如意。

其實,吵架也都是為了一些小事。比如,兒媳婦放東西的聲音大一點,婆婆就說:“你又使瘋啦!又摔打我啦!”兒媳婦一分辯,就是一場架。

婆婆和鄰居老大娘在一起說閑話,兒媳婦就說:“你們又品評我啦!我又怎麼不好啦!”婆婆一回說,就又是一場架。

兒媳婦跟婆婆鬧了別扭,就打孩子來撒氣,奶奶心疼孫子,就接著又為孩子吵起來。婆媳吵完架,媳婦躺在炕上哭著不起來,婆婆氣的要死要活,也常常一個人坐著哭。

父子倆下班回來,常常是飯也沒熟,水也沒熱。趙大爺本來身子骨就不好,再加上家裏總吵,心裏別扭,因此常常生病。

趙培才從小就孝順母親,下班回家看到母親在屋裏生氣,就很心疼,再到自己屋裏,媳婦又嘮叨,“你娘這”“你娘那”,勸勸媳婦吧,德珍就說丈夫偏向娘,甚至兩人又吵一頓,結果使培才弄得左右為難。有時,培才上夜班,白天經常是在家休息不好,上班時就搞不好生產。因此,他的生產量總是忽高忽低。

於是,培才有時也想,娘兒倆合不來,這樣過下去也沒意思,不如就和德珍離婚吧。可是,當他和娘一商量,娘不同意,說道:“離婚多難看,傳說出去都是因為婆婆,讓兒子媳婦離婚,我寧可讓她把我氣死,也不能讓你們離婚!”

德珍知道了這事,也堅決不答應。再說,小兩口的感情也沒什麼不好。

1953年初,有一次又因為德珍打了孩子,奶奶心疼,就打了兒媳婦,兒媳婦回過頭就咬了婆婆一口,最後兩人鬧到街公所。

街公所的同誌批評了她們,並對她們進行了家庭民主和睦的教育,還給她們講了家庭不和對生產的影響。

經過這次,婆媳的關係稍微好了一些。培才也常常給她們講道理,告訴她們家庭關係搞不好,生產時注意力就不集中,腦子一走神就容易出事故,不但給國家造成損失,工人自己也可能受傷。

而對德珍教育最深的,是在1953年貫徹《婚姻法》運動時,同院的顧大爺家被評為模範家庭,在大會上受了表揚,還帶上了光榮花。

德珍參加了這個大會,在回家的路上就想:“人家多光榮啊,怎麼人家就能搞好家庭關係呢?我過去真不應該,經常不做飯、不燒水,讓家裏人上班回來吃不上、喝不上。”

回到家裏,媳婦一進門就叫了一聲娘,還把開會的情形給婆婆講了一遍。

趙大娘經過這些日子《婚姻法》的宣傳,再加上街坊鄰居的勸解,心裏也有些活動了,現在聽了德珍介紹開會的情形,更覺得自己過去對媳婦不大好,因此兩個人都願意改善婆媳關係。

但是,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沒過幾天,婆婆又開始嘮叨,媳婦還是不讓。但由於婆媳都開始懂得日子過不好會影響工作生產,所以吵完架後,婆媳就互相囑咐說:“咱們誰也別告訴男人。”

因此,父子兩個下班回家後,也沒人跟他們嘮叨了,在生產上也有經力鑽研技術了,於是生產質量也提高了,經常得獎金,全家人看著都挺高興。

為了徹底地解決家裏的問題,全家決定開一次家庭會議,在會議上趙大爺和培才都說,一個好的家庭關係對生產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培才更用自己的親身體會教育了婆媳兩個,她們聽後很受感動,於是婆媳倆都承認了錯誤。

趙大娘說:“全怪我愛嘮叨,說話態度不好,今後有意見一定好好說。”

德珍說:“我愛多心,愛拿孩子撒氣,今後也得改。”

開了家庭會議後,憋在肚子裏的話都說出來了,一家人心裏都非常高興。經全家人商量,決定以後每隔一、兩個星期開一次會。

經過幾次家庭會議後,婆媳兩個的關係漸漸好轉了,一家人都非常高興。

有一次,趙大娘生病了,德珍很關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婆婆買魚、包子,每天早早起來給婆婆做稀湯稀飯吃,這使婆婆心裏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