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實戰演練5

珍寶島建立奇功

1969年3月中旬,黑龍江省北部,完達山區的公路上,一輛輛墨綠色軍車載著全副武裝的士兵,拖著戰炮,風馳電掣地駛過積雪未消的原野,源源不斷地向北急速開進。空曠的群山之間,彌漫著濃濃的戰爭氣氛。

3月2日,蘇軍出兵侵犯我國領土珍寶島。為了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維護祖國的尊嚴,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邊防部隊奉命進行自衛反擊作戰。

3月13日,沈陽軍區工程兵第二工區軍務科副科長孫征民、工程兵作訓處參謀萬忠奎和工程兵工兵某團參謀陳雁奉命來到軍區前指五林洞。

陳雁等人接受任務後,即按照前線指揮所的指示,教步兵如何使用地雷,在西江叉的江麵上布設地雷。3月15日的戰鬥中,蘇軍一輛T-62坦克闖入他們布下的雷群,右側履帶被地雷炸斷。

3月16日,蘇軍趁我軍允許其拖回屍體的機會,在島上布設了大量防步兵雷。我軍登島巡邏分隊連續遭到意外傷亡。

3月18日,前線指揮所命令工兵上島排雷,陳雁和另外3個同誌帶領一個工兵班排雷。

19日拂曉,工兵按時登陸。幹部們走在前麵,戰士踩著幹部在雪地上踏出的腳印走,每個掃雷小組配一部探雷器和幾個探針。

由於連日戰鬥,島上到處都是彈片,因此,探雷器受到嚴重幹擾,判斷不出哪裏是地雷,哪裏是彈片,再加上島上草深林密,積雪厚,使用探雷器很不方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小組都先後丟掉了探雷器,全憑眼看、手摸、探針探,一步步的向前搜索前進。

當工兵們搜索到距島邊80餘米時,一個幹部同誌首先發現了地雷。他立即打手勢叫其他人隱蔽。

經仔細觀察,大家發現,這一帶布滿了地雷,密密麻麻的絆線像蜘蛛網一樣。有的地雷還設多條絆線,有的設在灌木叢裏,有的捆在樹上,有的植有固定樁,絆線有齊胸高,多數絆線設在雪地的表麵。

發現地雷的幹部命令大家臥倒,首先排除了第一個地雷,接著告訴大家如何排除和注意事項,然後各組分頭作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作業,共排除了39個地雷,基本上摸清了蘇軍布雷種類、範圍及布雷特點。

9時,工兵們奉命返回。

沈陽軍區肖全夫副司令員接見了全體掃雷人員,並觀看了他們帶回的地雷。首長非常高興,說:“你們很勇敢,任務完成的很好,給你們記功,你們要再接再厲,為大麵積掃雷作好準備,為守島和巡邏分隊徹底掃清障礙。”

根據前指首長的命令,3月20日上午,1個工兵排再次上島進行全麵掃雷。有了第一次排雷的經驗,大家信心更足了。

在出發前,工兵們進行了認真準備,他們對照實物進行戰前訓練,並周密地擬製了行動方案,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處置預案都一一進行了研究。

工兵排8時許抵達江邊,首先向蘇軍方向派出了戰鬥警戒,沿著第一天開辟的通路占領有利地形,監視蘇軍,掩護排雷作業。

這時,陰暗的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的雪花遮擋住人們的視線,工兵們頂著大雪堅定前進。雖然頂風冒雪,但大家心裏卻暗自高興,這樣的天氣不利於蘇軍觀察,對掃雷作業很有利。

來到雷場,工兵們迅速開始作業。

雪越下越大,天地間垂下一道拉不開扯不破的白色大幕,人走出幾米就消失在雪簾之中。

蘇軍不知道島上的情況,就盲目射擊,搞火力偵察。一陣陣槍聲傳到我軍工兵的耳朵裏,子彈打在樹上“呯呯”直響。

“敵人慌神了!”我軍工兵低聲說,他們仍沉著作業,排雷進展很快,數十顆地雷已經被拔除了引信,成了炸不響的鐵疙瘩。

10時許,因為路滑,一名工兵戰士摔倒了,引爆了一枚地雷。兩名戰士受重傷,飛起的彈片擊中了一個幹部的右眼和右臂,鮮血順著臉頰往下流,銀白的地麵一片殷紅。

於是,這個組奉命撤出陣地,去包紮所,其餘3個組仍繼續作業。

11時半左右,又有同誌觸雷負傷,傷勢較重。

這次掃雷作業,工兵們共排除了200餘枚地雷。雖然未能徹底完成任務,但在實踐中培訓了骨幹,為以後的排雷奠定了基礎。

後來,排雷作業很快在邊防部隊中普及,出現了許多排雷能手,先後共排除各種地雷1700餘枚,徹底掃清了障礙,有力地保障了我邊防部隊的戰鬥行動,使我邊防分隊能大踏步地自由地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上。

在我軍的打擊下,3月下旬,蘇軍停止了對珍寶島的進攻。但那輛被我軍地雷炸毀的T-62坦克仍躺在那裏,為了爭奪這輛被炸毀的坦克,我軍和蘇軍又展開了激烈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