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下閩北小說創作圖景初探(1 / 3)

當下閩北小說創作圖景初探

新評論

作者:王冰雲

《漢書·藝文誌》對“諸子十家”的排序是這樣的: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並作出這樣的評論:“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而小說家則係“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總之,小說被斷定與“通萬方之略”不相幹的東西。

直到晚清時期和民國初年,由於中國社會產生的變化和西方學術文化思想的影響,小說的價值和意義方被重視。時至今日,百年已過,詩歌日漸邊緣化,散文麵臨碎片化,而對於小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隨著互聯網日益深入大眾生活,小說與影視劇的結合,架起了小說家與大眾之間的橋梁。對於名家來說,這是一個名利雙收的黃金時代;對於獻身小說創作,而又默默無聞的作家來說,小說的創作與呈現成為了期刊雜誌社與評論家“向藝術而生的責任與堅守”。因此,對當下閩北小說創作進行一個全景式的初步探析,既顯得必要、迫切,也是與閩北小說家的真誠交流與共同探索。

當下閩北小說創作圖景

從地緣概念上來說,閩北地處閩浙贛交界處,是中原文化入閩的必經之路,自然資源豐富,曆史文化悠久,山水風光秀麗,素有“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的文化特質,又具有行吟文學與旅行文學雜糅相濟的地域文學元素。在閩北的文學曆史上,除了柳永、朱熹兩大名家外,還有嚴羽、宋慈、楊時、楊億、李綱等一大批先賢哲人推動著閩北文學的發展。但在中國文學地理研究的曆史上,時至今日,閩北小說創作甚至在福建小說創作版圖中仍顯薄弱。

盡管閩北小說創作稍顯薄弱,但依然有一批筆耕不輟的小說家正在建構著當下閩北小說創作的圖景,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光澤小說家邱貴平認為:“在寫作尚能帶來些許名利的時代,我之寫作,不排除名利因素;在寫作基本與名利絕緣的時代,我之寫作,完全為了追求內心的安寧。”他的作品曾經在《十月》《北京文學》《小說月報》《長篇小說選刊》《福建文學》等期刊雜誌發表與轉載,其中長篇小說《五朵廠花》獲首屆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來自武夷山的小說家胡增官,文學創作的題材受童年影響比較大,創作題材主要是取材於老家生活和武夷元素,小說基調偏灰色,並認為在生活結束的地方開始小說。他曾在國內多家雜誌社發表中短篇小說,出版散文集《陽光碎片》,小說集《活得比蟑螂複雜》。其中短篇小說《人間煙火》獲得第23屆全國梁斌小說獎二等獎。

江子辰,南平市作家,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小說月報》《福建文學》《廈門文學》《海峽》等雜誌,有作品被《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選用。曾獲福建優秀文學獎。其中短篇小說《木匠江湖》因小說語言簡潔、精煉、雅致而廣受好評。

來自邵武的馬星輝,筆名古道。迄今為止,已發表了二百餘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長篇曆史傳奇小說《李綱傳奇》榮獲2012年海峽兩岸文學大賽專業組一等獎。最新力作《張三豐傳奇》,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曆史傳奇小說。

以上小說家參與並建構了當下閩北小說創作的圖景,並為閩北小說的創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如何使當下閩北小說創作走的更堅實、更長遠,我想,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環境下,對當下閩北小說家的作品展開正麵積極的討論、分析,不僅是應該的,或許,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吧!畢竟英國作家王爾德曾經說過:“世上隻有一件事比被人議論更糟糕的了,那就是沒人議論你。”

當下閩北小說創作探析

1、故事性——小說創作的根基

有人說:“小說家就是會講故事的人。”講什麼故事,以及如何講好故事,是每位小說家麵臨的最大課題。當代作家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獲獎感言中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該幹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裏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由此看來,莫言本人也是十分讚同“小說家一定要是會講故事的人”的說法。

英語中的小說novel,由new變化而來,含有新穎的意思,即一條新聞、一個新鮮的故事。後來小說演進成以虛構為基礎的真正的藝術作品,總是離不開有趣的情節。英國作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說麵麵觀》中談到:“小說就是說故事。故事是小說的基本麵,沒有故事就沒有小說。這是所有小說都具有的最高要素。”

由此看來,小說具有故事性,是進行小說創作最先考慮的問題。從中國的神話傳說,到《漢書·藝文誌》所載小說,再到六朝鬼神誌怪書、《世說新語》、唐傳奇、宋話本,再到明清人情小說,總是突顯了講故事的重要性。並且從讀者的視角,小說故事的新奇有趣,情節的跌宕曲折,總是維持我們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故事性作考量,當下的閩北小說家還是在努力的立足自己所處的地域及其所熟悉的生活領域進行多樣性的文學創作。光澤籍作家邱貴平創作的中篇小說《我們都是你身上掉下的肉》《離親人近一點》《癡癡地守著呆呆的你》講述的都是在特定的曆史時代背景下,一個小家庭成員之間充滿世俗、繁瑣、艱難、無奈,但又不失溫情的親人之間的故事,或者夫妻之間,或者兄妹之間,或者父母與子女之間。他的長篇小說《五朵廠花》以工人題材為背景,選取了五位青春靚麗的女性作為主人公,講述了一段又一段日常、平淡但又跌宕起伏的愛情婚姻家庭故事,訴說了五朵廠花在急劇變動的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的艱難多舛。《快癌》描寫的是閩北水泥廠工人馬財福的人生故事。而他的中篇小說《山水控》講述的是一群驢友攀山行走的樂山樂水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幾位驢友不幸的人生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