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新中國學校道德教育的主體模式(3 / 3)

在筆者看來,我國學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創新必須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人格教育模式為主體的前提下的創新,離開了這一前提條件,我們就會失去創新的方向和動力。因為社會主義理想人格教育模式不是預設的道德教育模式,而是從社會主義的本質中邏輯出的必然模式。當然,我們需要克服社會主義理想人格教育模式中的不足與缺陷,但更要發揮它的長處與優勢,並通過創新來完善和發展這一主體模式。在堅持這一主體模式下,構建多樣的,能解釋現實的社會道德問題、解決青少年道德價值觀衝突、充分發揮傳遞時代精神、塑造時代品質、為社會提供精神動力的具體的道德教育模式。

事實上,在當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的實踐過程當中,創新出了多樣的道德教育的具體模式,例如,磨練教育模式(針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吃苦精神不夠的問題而提出的),心理教育模式(針對青少年在心理因素方麵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社區教育模式(針對青少年缺乏與社會聯係,不了解社會現實提出的),青少年義務社會服務模式(針對青少年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實踐能力較差而提出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針對長期以來學校道德教育處於孤軍作戰、收效不大的現實問題提出的)等等。這些道德教育模式不僅是對社會主義理想人格教育模式的有益補充,而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當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應體現出的特點是:(1)體現以人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2)能有效開發學校道德教育新資源;(3)能充分發揮學生道德完善的主動性;(4)重視道德實踐,強調道德修養;(5)注重學生道德創新精神的培養;(6)能拓展學校道德教育的空間,注重學校道德教育的層次性,逐步提高道德教育的尺度。

我國學校道德教育具體模式的創新應堅持下列原則。(1)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人格教育模式在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是道德教育模式創新的基本原則,隻有這樣,才能始終把握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的正確的政治方向。(2)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的原則。“在道德建設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鼓勵先進,照顧多數,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連接和引導不同覺悟程度的人們一起向上,形成凝聚億萬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這充分體現了道德教育的理想與現實、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結合,這也是學校道德教育模式創新必須堅持的原則。(3)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學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創新要以學生道德品質培養和人格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邏輯出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要的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來,例如,滿足學生道德生活能力的提高的需要,邏輯出“活動道德教育模式”等,將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4)在創新中注重借鑒學習國外學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先進經驗和有益成分,例如,在本世紀,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反對道德灌輸是西方道德教育的主旋律,據此出發,邏輯出一種新型的道德教育模式即“掌握——實踐——接受——再實踐——開放性發展”(也稱之為主體性德育模式)的學校道德教育模式。它重視學生道德需要的培養、重視情感因素和道德實踐、力求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並重。這種以個人主體及人類發展為本的新德育模式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創新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還如,國外非常重視學校道德教育的滲透式德育模式,它主張通過優化學校德育環境,使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響。這種道德教育模式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具有有益的啟示。(5)道德教育模式的創新要把大、中、小學校的道德教育在目標定位、課程設置、方法運用上統一和銜接起來,並實現各級各類學校道德教育的科學化、序列化、層次化。(6)道德教育模式的創新要強調更具操作性、更趨規範性。

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國學校道德教育必須進行道德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一任務光榮而艱巨。學校的廣大德育工作者要有改革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在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人格教育主體模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和構建現代化的學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推動學校道德教育事業新發展。

(閻世笙,楊文軍 本文原載《延安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第5期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