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動態範疇,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含義。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目標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其實質在於建設農村生產現代化、生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設施現代化以及管理現代化,即“農村五個現代化”。農村的這五個現代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製約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係統。可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係統性工程,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速度和效果。為此,必須從新農村建設規律出發,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通過係統創新策略,促進新農村持續健康地發展。
一、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存的問題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全麵推進與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麵發展,農村現代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相對於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來說,還存在著不少差距:
1.觀念差距:農民觀念比較落後,綜合素質欠佳
(1)封建傳統觀念比較濃重。在我國的許多農村,封建家族的“禮治秩序”仍然非常明顯;迷信思想盛行,麵對自然或生活災難,往往是不信科學,信羅盤;平時充當苦行僧,而辦起“紅白”事來則大講排場;農戶之間互相獨立、互相封閉,麵對新事物不聞不問,要麼恪守祖訓、因循守舊,要麼依賴於政府指令的“等、靠、要”。
(2)農民綜合素質水平較低。當前全國4。9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隻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38%,其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占7%。我國的文盲總數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仍有8%的人口未脫盲,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農村。我國現在農村勞動力80%以上沒有經過任何專業技能培訓,因而大多數農民隻擁有經驗型的勞動技能。
2.生產差距:農業生產能力相對弱小,產業化程度不高
(1)農業生產力落後。我國農業生產力落後主要體現在:一是勞動資料短缺。當前我國農業人均占有耕地資源隻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隻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千公頃耕地擁有拖拉機數僅8。6台,還有許多農民仍然使用畜力與手工工具。二是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隻有45%左右,比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要低20-30個百分點。農業科研人力的缺乏,不僅限製了農戶對科技成果的掌握程度,而且增加農戶采用新技術的風險。
(2)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目前,我國不少地方仍然屬於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且總體水平相對低下,支柱性產業的定位不明確,似乎“啥都有,啥都成不了氣候”。而從農業產品結構方麵來看,又存在著“四多四少”的問題,即大路產品多,低檔產品多,普通產品多,原料型產品多;優質產品少,高檔產品少,專用產品少,深加工產品少。品質差、質量低、缺乏特色是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和供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由此出現了“賣糧難”與“買糧難”並存現象。
(3)產業化程度較低。我國農民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屬於國家所有,盡管農村全麵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但是在其運行中卻隻注重“承包”而不注重“聯產”。2003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經營耕地麵積隻有1。96畝,而目前通過經營權的集中使用來克服小生產弊端的機製尚不健全。同時,生產過程的市場化導向也不明顯。農民屬於個體生產,在生產管理中自給性明顯,生產什麼就消費什麼,消費什麼就生產什麼,許多農村的生產關係仍然體現著“準市場經濟”特性。
3.設施差距: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公共產品供給不足
(1)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當前我國許多農村的基礎設施都很薄弱,不少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態係統失衡;而且除了一些居住在城鎮郊區或平原上的農民家庭條件較優越之外,大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都是相當簡陋。至2005年,全國有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的廁所,有近7000萬戶農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億農戶需要解決燃料問題,6%的行政村還沒有通公路,2%的村莊還沒有通電,6%的村子還沒有電話,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農民正常的生活和生產。
(2)社會事業發展滯後。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實行的是城鄉財政分治的財政政策,公共產品和服務,在城市主要由政府負責,在農村則主要依靠農民籌集,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又承擔了“額外”的成本,從而加劇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不足,也造成了許多農村由於缺少固定的場所和相應的設施無法組織農民活動。在一些農村,農民飽受“五難”,即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看病難、上學難。據衛生部估計,全國農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貧。一些貧困地區,60%到80%的患病農民死在家中。
4.投入差距:資金投入較小,經費缺口較大
(1)農民自身積累程度較低。改革之初,中國城鄉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1978年的時候,農民人均收入是134元錢,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錢,絕對差距是209元錢,相對差距是1:2。57;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農產品供求關係的變化,農民收入增長出現減緩。2005年全國農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錢,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錢,絕對差距達到了7283元錢,相對差距是3。22:1;同時,在免除了農業稅的前提下,農民仍然承擔著因購買生產資料所交納的增值稅的負擔,如果以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為3000元計算,稅收仍然占其收入的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