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海作戰,積極準備1(1 / 3)

一、渡海作戰,積極準備1

●毛澤東:“使十五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

●在第四野戰軍設在漢口的司令部作戰室裏,司令員林彪叫參謀人員掛上了海南島和中南沿海的作戰地圖。

●軍黨委發出了“為打到海南島創造渡海作戰的英雄與英雄連隊”的三大號召。

● 渡海作戰,積極準備

共和國的曆程·瓊海新天

毛澤東致電林彪攻取海南島

1949年,進入戰略進攻階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後,又迅速渡過長江天塹,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大江以南廣大地區的國民黨軍隊,蔣介石被迫逃往台灣,中南地區的國民黨殘部則逃到了海南島。

1949年10月1日,在共產黨領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麵對這樣的曆史現實,一貫支持國民黨的美國政府開始疏遠蔣介石,宣布不在台灣建立軍事基地、不使用武力幹涉當時的局勢、不參與中國內戰、不向台灣軍隊提供援助等一係列新政策。這說明,美國準備拋棄蔣介石,隨它自生自滅。

在新中國已經誕生的大好形勢下,人民解放軍開始“宜將剩勇追窮寇”,先取海南,再奪台灣,繼而解放西藏,最終實現全國統一。這無疑是黨中央、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

1949年10月17日,即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解放廣州後的第三天,毛澤東即致電時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司令員林彪。

電文如下:

林彪同誌,並告劍英陳賡:

廣州敵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廣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島。我四兵團似應乘勝追擊,直至占高要、德慶、封川、高明、新興、雲浮、鬱南、羅定等縣,必要時並占領梧州,然後停下來休整待命,聽候你的統一部署入桂作戰。因為占領上述諸縣,一則可能殲滅逃敵一部或大部,使十五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二則即是對於入桂作戰完成了部隊的展開。是否可以這樣做,請按情況酌定。

毛澤東

十月十七日

劍英即指葉劍英,當時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當時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其時,國民黨逃往台灣的有幾十萬軍隊,撤往海南島的殘部共有10萬餘人。蔣介石準備利用台灣和海南島這兩個不沉的航空母艦伺機“反攻大陸”。因此,解放海南島乃是大勢所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嶼,其地域麵積之廣和戰略意義的重要性,都僅次於台灣。而進攻海南島的難度,也遠大於進攻金門與舟山。

在地理位置上,國民黨軍隊占領的4個主要島嶼中,距離大陸,海南島都遠於金門和舟山,瓊州海峽又位列全世界流速最急的海峽之中,這兩點就已經使我軍難以渡海登島。

在敵我雙方攻防力量上,攻金門、舟山,渡海路程都不超過10公裏,在我軍炮兵的掩護下,渡海部隊可以直接渡過海峽,登上彼岸,敵人的軍艦隻能在遠處以火力攔截。其時金門島上並沒有設施完善的機場,台灣島不容易對金門實行空中支援。

然而進攻海南島情況卻不一樣,瓊州海峽的寬度不但使部隊的渡海路線長,而且登陸後也已超出了我炮兵火力的射程範圍而無法獲得火力掩護。更不利的是,在渡海過程中,敵人的軍艦還可以開到海峽中流進行攔截。

此外,島上還有敵軍的20多架作戰飛機,隨時都可以直接參戰,支援守島的敵軍。我軍能用以渡海的僅有木帆船,而且沒有海軍和空軍的掩護,隻能以陸軍單獨進攻敵人的陸海空三軍立體防禦係統。種種困難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