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參加實戰8
處理日軍遺留毒劑
1982年7月初,牡丹江市城建局按城市建設規劃,組織民工在光華街馬路西側挖排水暗渠。
16日16時,在光華街道辦事處附近,當民工挖到距地麵深25米處,先後挖出4個標誌不明的鐵桶,每桶大約60公斤。
組織施工的負責同誌將這一情況報告了牡丹江市公安局。公安人員勘查現場後,發現這裏位於日偽時期的警視廳和所屬監獄附近,便明確告訴施工人員暫不要亂動,待弄清情況後,再作處理。
於是,這4個不明鐵桶便留在溝裏,逐漸被積水浸泡。到18時左右,已挖開的溝內積水約半米深,4個鐵桶均泡在水中。
這時,民工鮑某來到溝邊,在夕陽的霞光中發現鐵桶的桶蓋在閃閃發亮。於是,鮑某下溝細看,發現桶蓋是銅的,就生下了賣錢的念頭。鮑某用手使勁擰桶蓋,但絲毫未動,他拿起鎬頭就砸。
砸鐵桶的“當當”聲傳了出去,其他農工聽到後上前勸阻。鮑某不但不聽,反而耽心到手的錢被別人弄去,便又猛砸幾下。桶蓋應聲脫落,“撲”的一聲,桶內液體突然噴出,黑色的液體濺到鮑某和另一農工身上和臉上。
鮑某一氣之下將一個桶推倒,鐵桶裏黑色的液體汩汩地流進溝內的積水中。鮑某到泥水裏把桶蓋撈了出來,用報紙包好,揣到了兜裏。
這時,吃飯的時間到了,人們先後離開現場。
吃過晚飯,鮑某回到住處用水簡單地擦洗一下,並把砸下的銅蓋用報紙包好帶回宿舍置於地鋪的褥子下麵。
到19時左右,鮑某渾身難受,手、臉和頸部發燒發癢,眼睛流淚。熬到23時,鮑某疼痛難忍,連忙到牡丹江市第二醫院就診。
值班醫生看後,不知是什麼病,給鮑某幾片去痛片。鮑某服藥後仍不能緩解,一夜翻來覆去未能入睡。
鮑某17日上班後,又去該醫院看病,院方看到病情較重,同意住院,但因鮑無錢預交住院費,又返回宿舍休息。
當晚,民工宿舍裏臭氣熏天,人們打開室內門窗才睡著。
18日淩晨,天上下起小雨。施工負責人考慮到還要繼續施工,就派人用抽水機將溝內積水吸出排至馬路上,汙水流了一地。
18日10時左右,根據市公安局的通知,市防疫站派人到現場用偵毒器偵檢,初步判定桶內液體可能是芥子氣毒劑。
至此,這件事引起城建局的重視,立即報告市政府。
下午,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撤出施工人員,向附近部隊求援,並將5名中毒較重的人員送當地部隊醫院救治。
18日下午,沈陽軍區某部防化集訓隊的防化官兵40餘人趕到現場,立即派出防化偵察兵實施化學偵察,以確定毒劑種類和染毒邊界。
經偵檢化驗進一步證明有3桶是芥子氣毒劑。於是,防化兵配合當地政府封閉了染毒道路。
19日上午,防化兵對染毒地域進行了簡單消毒處理。到了下午,防化兵準備將3桶毒劑和1桶不明化合物用翻鬥車運出城外。
考慮到毒劑桶埋藏時間較長,鏽蝕嚴重,裝卸、行車中可能破裂,因此,防化兵在桶外包上塑料布,車廂內又墊上雙層塑料布,塑料布上灑有三合二水漿。當晚,裝有毒劑的鐵桶被運到城外,被妥善處理。
20日,防化兵兵分三路,開展了全麵徹底的善後處理工作。
一是組織部分力量負責對染毒地域進行反複消毒、偵檢工作,使道路很快開通;
二是派出部分人員對運出城外的毒劑進行銷毀和取樣化驗工作,並查明另一桶不明化合物為含有苯和丙酮成分的化學液劑。
在三道鄉附近挖一深坑,先用三合二水漿灌入坑內,待滲透一段時間後將毒劑投入,再噴灑三合二水漿、覆土,直到偵檢沒有反應為止。
同時,對銷毀點進行徹底消毒,間隔一至兩天再進行偵檢、化驗,確認沒有毒劑後,用水泥封死。
三是指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救護小組,對中毒較重的5名傷員,采取了必要的救護措施,因而在這次較大的中毒事件中無一人死亡。
整個處理過程中,部隊官兵和地方的有關人員密切協作,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