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訓練演習12
中等起伏地跳傘試驗
1965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呂運華和11位戰友,頭戴傘兵頭盔,身佩兩具降落傘,在中原某機場整裝待發。他們這次要執行一次新的跳傘任務——中等起伏地跳傘試驗。
呂運華是1961年7月1日中國空降軍成立時參加部隊的,到部隊不久,呂運華等新兵便參觀了空降兵第十五軍軍史陳列館,接受了光榮傳統教育:
空降兵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在解放戰爭中,曾南渡黃河,參加了開辟豫西根據地,解放鄭州,會戰淮海,突破長江,千裏追擊,兩廣戰役,進軍大西南和川、滇、黔、康邊區剿匪作戰。在三年時間裏,征戰11個省,行程1萬餘裏,參加大小戰鬥829次,斃、傷、俘敵20餘萬人……
從那時起,呂運華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訓練計劃:第一年趕上老兵,第二年成為尖子。
最終,呂運華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空降兵戰士。
這次,大家將乘坐安-12飛機,航行240公裏,在中原某地實施空降。
天公不作美,飛機起飛後不久就遇到了強氣流。氣流像玩皮球一樣,一會把飛機拋上去,一會兒又給踢下來,不停頓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這樣強烈的顛簸之下,好幾個戰士都吐了。
飛機一路顛簸,終於到了空降地域。“嘟、嘟!”隨著一陣鈴聲,綠色信號燈亮起。
呂運華走到艙門,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弓身、抱傘、跨步、靠腳,從容地跨出。傘開了以後,他熟練地拉著操縱棒,好象一隻機敏的燕子,時而升高,時而轉動。
初冬時節,天空中的雲朵很淡,天顯得格外地高,格外地藍。整齊的田地、閃閃發光的湖泊、玉帶似的河流、公路,和那綠色斑斕的樹林,盡在腳下。
呂運華最喜歡這種俯瞰山巒的感覺了。每個季節,山巒的顏色都不一樣,尤其在秋後,那種色彩的變化更是豐富之極。
這時,房屋逐漸變大,公路和河流也逐漸變寬了,呂運華知道,就要著陸了。他一邊觀察著下麵的地形,一邊調整著下降的速度。
突然,呂運華的左上方一具傘快速地向他撞過來。他一看,那具傘下是一位入伍不久的新戰友,剛才在飛機上吐得非常厲害,這個新兵的傘可能已經失去控製了。
如果兩個人在空中相撞,使兩具傘糾纏在一起,後果將不堪設想,一定得想辦法避開。
這在千鈞一發之際,呂運華快速做著判斷和調整,那位戰友幾乎是和呂運華擦身而過。
呂運華剛剛鬆了一口氣,可他低頭一看,腳下竟然是一個大大的湖泊,他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此時,整個水麵就像一個巨大的手掌,向四周不斷地鋪展著,越來越大……
入水的那一刹那,呂運華記起了教員曾經講過的水上拋傘的動作要領,他想把傘拋掉。
但是真不巧,剛好有一陣風吹過來,使巨大的傘整個罩在了呂運華的頭上,把他往水裏拖去,任憑呂運華怎麼掙紮也無法擺脫。
擔任救援任務的潘殿義正在湖邊巡視著,他發現了呂運華的險情,就毫不猶豫地“撲通”一聲縱身跳進水中,拚命向呂運華遊去。
冬天的湖水,冰冷刺骨,但為了挽救戰友的生命,潘殿義已經來不及考慮其他的了。
潘殿義是和呂運華一起入伍的,在他們參觀完了軍史陳列館後,潘殿義曾在他的“人生感悟”中寫道:
當兵不僅要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裏磨煉成才,而且更要有擔負起保家衛國的精神,戰鬥英雄黃繼光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為贏得勝利不惜犧牲了年輕的生命,作為英雄的傳人,我們也要象黃繼光那樣,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置於首位,為祖國、為人民精忠盡職,才能無愧於犧牲的先烈,才配得上是英雄部隊的傳人。
潘殿義對身邊的戰友有著深厚的感情,始終關心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當時,與潘殿義一起跳下水的還有共同擔任救援任務的當地基幹民兵丁文鬆。
潘殿義清醒地知道,要把呂運華救上岸,必須先把纏繞在他身上的傘解開。於是他和丁文鬆一次又一次地潛入水中,尋找著結口。
此時,湖麵上亂起了大風,一個又一個波浪向他們劈頭蓋臉地打來。浸入水中的傘太大了,這時非常沉重,再加上波浪的推力,它把呂運華死死地纏繞著,同時也把潘殿義、丁文鬆一次又一次地裹進了水中,他們已經感到筋疲力盡了……
在整理潘殿義的遺物時,從他的抽屜裏發現了一封末寫完的信:
芹,等年底的野營訓練一結束,我就申請探親假,我要讓你成為天底下最幸福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