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參加實戰5

高炮團汕頭打伏擊

1955年12月26日夜,在廣東汕頭機場正東偏南10公裏的海邊,一團濃霧將海邊一個海拔9米的高地緊緊裹住。

彌漫的大霧裏,一個個人影在閃動、忙碌。不時地,金屬的撞擊聲順著海浪飄去;間或地,一陣陣壓低了嗓音的口令響起。

“報告連長,一炮隱蔽完成,火炮良好。”

“報告連長,二炮良好,偽裝完成。”

“……”

“全連隱蔽,原地休息。通知工兵排,檢查各炮偽裝。通知各班,組織搭帳篷。”

27日早晨,強勁的海風吹散了濃霧,高地上,一棵棵“被海浪衝上沙灘的樹幹”出現,還有幾個一夜之間隆起的“土堆”,在寸草不生的沙灘上迎接初升的太陽。

這個高地因為海拔隻有9米,所以被稱為“九高地”,西南20公裏是粵東的門戶汕頭市,正東偏北與南澳島隔海相望,東南方霧海中可以看到20公裏外的達壕島深入海中,正北瀕臨潮汕地區主要河流。

自從1955年元月以來,國民黨空軍的飛機經常由台灣起飛,經台灣海峽到東山島上空後沿海岸線經大理半島、南澳島北側”“九高地”附近向南飛行。或者由台灣起飛向西南經南澎列島、南澳島南側、達壕島,再向北經馬峪口以東、“九高地”附近、大埋半島、東山島返航。他們在航行過程中,窺測時機對汕頭機場進行偷襲。

“九高地”是國民黨空軍進出汕頭的門戶,如果在這裏埋設一支防空軍伏兵,就一定能狠狠地打擊敵人。

但是,防空的任務是保衛目標的安全,是被動的防禦性的,離開保衛目標去主動“伏擊”,是否必要呢?

1955年1月9日,國民黨空軍出動F-84、F-47、RT-33型等飛機30餘架次,對我廣東省東部的汕頭市區、港口進行轟炸、掃射,在海關碼頭一帶投彈28枚,炸死居民12人,炸傷30人,炸壞漁船14艘,炸沉了停泊在廣東汕頭港內的英國商船“正偉健號”。

為保衛汕頭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衛汕頭機場和海邊防工程的順利進行,我防空高射炮兵部隊奉命於1955年2月至4月先後進駐汕頭,部署於汕頭市和澄海縣地區。

1955年4月24日,敵F-84戰鬥轟炸機4架入竄汕頭時遭我炮火猛烈射擊,以高炮五三三團八連為主,擊落其中1架,敵機墜於南澳島東南20公裏海麵。

26日,敵F-84戰鬥轟炸機4架分2批入竄汕頭上空,我五三三團一、三、八連和一三九師高炮營一連開炮射擊,擊落其中1架。

6月5日,敵F-47戰鬥機4架再次入竄汕頭,被我高炮五三七團五連擊落其中1架,在金門西南30公裏處墜入海中;在其他各次戰鬥中共擊傷敵機12架,沉重地打擊了敵機的囂張氣焰。

敵機在連續遭受打擊後,不敢像以前那樣瘋狂了,被迫采取環繞高炮火力邊緣飛行,即使進入高炮火力範圍,也是沾一點邊就馬上脫離。

敵人被打怕了,也變得狡猾了,如何擺脫防空“守株待兔”的局麵,主動出擊,讓敵人再也不敢入竄呢?

1955年9月18日17時,敵F-84型飛機4架,利用陽光作掩護,對我汕頭機楊進行強擊掃射。

實際戰鬥給汕頭防空指揮所的指揮員們敲響了警鍾,如果再這樣等著敵人“上門”,不僅不利於部隊士氣,還會使部隊產生麻痹思想。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不能再等著敵人來了才組織反擊了。

於是,汕頭防空指揮所決定,在敵機進出汕頭的門戶“九高地”打伏擊,隻要摸清敵機的活動規律和特點,抽出適當兵力,在敵機來襲的航路上設伏,就能出其不意地給予打擊,更有效地保衛目標的安全。